□记者 魏永平
这两年来,无论阴晴雨雪,总有一个年轻的身影行走在高家村镇黑峪口村的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乡亲们见了他会上前打声招呼,热情地唠上几句家常,这已经成为村里大家最熟悉的场景。这位青年就是山西省水利厅水产技术推广站(渔政执法总队)派到黑峪口的驻村干部刘杰。
2017年夏天,刘杰背着行囊,肩负着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使命,只身来到黑峪口村,成为了一名驻村干部。年轻人来到村里,老百姓都会想,省里的干部能为我们做什么,还不是走走过场、刮刮风?刘杰到村里的近两年时间来,用实际行动回答并解除了村民们当初的质疑:真心为民、真情帮扶、真诚干事,以思想扶贫、产业扶贫、帮扶扶贫“三位一体”推进扶贫工作,黑峪口村的面貌有了极大改观,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产业的发展、民生保障等件件都是大事。刘杰本人也在履职不到半年时间就被兴县县委、县政府评选评为优秀“第一书记”,驻村工作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
夯基础 建堡垒 抓党建
黑峪口村地处兴县高家镇北部,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全村296户8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贫困人口166人,是国家贫困县中典型的贫困村。要让村民脱贫,做好调查研究,把握情况,找准问题,是刘杰入村后开展的第一项工作。为确保获得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刘杰到黑峪口村短短的两周时间就跑遍了全村家家户户,摸清了底数。
谈到村里的情况,刘杰最发愁的不是经济落后与产业项目的缺乏,更让他头疼的是村里的党组织结构体系,总人口八百多人的村子,村支两委只有5人,村里最年轻的党员是40多岁的村支书。没有人,谈何发展?没有得力的党员,谈何致富?面对这样的基层党组织情况,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他想到从抓最基础的党建工作开始,巩固发展基础,舞好党建这个龙头。
驻村后第三个月,刘杰率先制定了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坚持带头定期学习做笔记,通过对《党章》、《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读本》、十九大报告、三会一课的学习,不断提升党员的业务素质和班子的凝聚力。围绕村支部和党员活动、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等方面工作,帮助和指导村级组织及时修订完善的有关制度,形成切实可行、管用有效的工作制度,推进村级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2017年底该村在换届选举工作中,充分发挥民主,并注重从入党积极分子、年富力强、致富能手中选举出政治上靠得住、作风过硬、工作能力强、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人才选进村级领导班子,配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换届后班子平均年龄46岁左右,优化了班子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凝聚了战斗力,使村两委干部一班人在群众心中的信任度进一步提高。
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今年刘杰又向省水利厅机关党委和高家村镇政府共申请到18万元扶贫款,全部用于黑峪口村修建党支部和党员活动室。让支部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沿、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舞台、拉近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更好地带领农户脱贫致富。
发展产业 助民增收
黑峪口村地处晋、陕交界,黄河依村而过,水利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刘杰驻村后与村两委班子立足黑峪口经济发展现状,在深入了解、调查市场后,决定利用当地沿黄河滩涂优势,发展休闲渔业作为该村的扶贫推广产业,并制定了《黑峪口村休闲渔业五年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刘杰先后十余次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产业发展资金80余万元,用于发展休闲渔业等产业扶贫项目。经过两年的建设,目前黑峪口村已建成了占地13余亩的两个大型养殖池塘,完成了鱼池周边防护网装配、护坡美化工程、机房、仓库、周边场地平整、视频监控安装等工作,并先后投放(鲤鱼、草鱼、鲢鱼)鱼种6500余斤。刘杰说,目前养殖池塘由个人承包经营,鱼塘收入村集体占30%,贫困村民占70%,按照“养勤不养懒”的原则,积极发动贫困户参与到黑峪口村公益事业中来,赚取自己的劳动所得,仅这一项便可为贫困户年均创收500多元。
按照《规划》,刘杰今年又开始帮助村里修建起了荷花休闲垂钓园,在鱼池旁修建了农家乐饭店和旅馆,将形成产销一条龙,集休闲、娱乐、旅游、垂钓、养殖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
除了在黄河滩涂上兴建鱼塘、农家乐等基础设施外,在今后几年里,还要帮助村里建设一座小型集鱼苗育种繁育、鱼病防治为主的基地,以养殖黄河鲤、黄河鲶鱼以及黄河甲鱼等土著鱼为基础,带动周边黄河沿岸的渔民、渔户共同发展黄河水产养殖业,刘杰满怀信心地说。
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在刘杰的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他每天入户走访的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和实际困难等内容。刘杰说,“扶贫工作最难的地方就是沟通和协调,在最初担任第一书记工作时,许多贫困户都不敢相信政府是真真切切想帮他们脱贫,认为是走走过场、刮刮风。”为此,他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贫困户们做好解释和思想工作,向群众积极宣传有关强农惠农政策、党的扶贫政策和水利法律法规,为群众送知识、送政策、送技术,帮助贫困户转变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克服安于现状思想。
面对有些村民对第一书记的不信任和个别贫困户言语过激行为,刘杰没有灰心放弃,而是沉下心来踏踏实实为贫困户解决好每一件事情,凭着对农民群众的一片真情,诠释了他驻村的担当。
“以前住的土坯房有五六十年了,每当刮风下雨天屋内就漏水,我都特别担心。如今,政府给我盖起了新房,一分钱都不用出贫困户任贵平说。”
62岁的黄喜堂满含眼泪的说,“以前住的窑洞又破又旧,如今不仅给我改造了危房,让羊也有了羊圈,再也不用和羊住一起了,生活也逐渐有了保障,真是感谢刘书记对我关心和照顾。”
针对黑峪口村34个户贫困户家庭土坯的房屋老旧破损问题,两年来,刘杰积极为该村危房改造献计献策,为刘利君、任信儿、王三由、任侯心、白狗儿等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争取到共34套的危房改造指标,并于今年完成改造和验收任务,让大家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圆了贫困户的“安居梦。”
留守儿刘超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2018年考上兴县友兰中学高中后,临近开学可上学的学杂费、生活费一直还没有着落。刘杰得知道情况后,及时进行家访,为孩子积极争取各类补贴4000余元,同时,为孩子还捐赠了价值1000余元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解决了上学的后顾之忧。
在刘杰积极宣传带动下,两年来还让黑峪口村和高家村镇共30多名贫困孩子享受到了教育扶贫项目“雨露计划”的资助,让他们圆了上学梦。
有人问刘杰,身为驻村第一书记干这么多跑断腿磨破嘴的事值得吗?刘杰肯定地说,入村两年来与贫困户的感情更深了,看到群众的生活更好了,农村的面貌改变了,这是辛苦付出换来的最好答案。
对下一步的帮扶工作,刘杰说,将与村支两委一班人一道,对照黑峪口村脱贫摘帽的目标,聚焦贫困群众,用心干,认真干,继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发展产业,努力让全村早日脱贫摘帽。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