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雷海燕 记者 魏永平
“这两年我们可是沾了斗农渠改造的光了!”山西省文水县南庄镇蔚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张树山,高兴地指着村里新改造好的斗农渠,向记者讲述着自2016年以来实施末级渠系改造后的切身感受。
“我们村有1500多亩地,700多人,往年村里浇地用工14个人,去年用工8个人,逐步改造后,今年只用6个人了,人工费用减少了一大半。”
连日来,在实施节水改造工程后的汾河灌区春浇灌溉的田间地头,记者随处可见农民引水浇地的劳动场景。末级渠系改造带来的节水效益正在田间地头实时演绎着。
山西省汾河灌区是黄河支流汾河上的大型灌区,也是运行60多年的老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19万亩。多年来该灌区存在着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问题。在水资源日趋匮乏的情况下,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既是缓解灌区水资源紧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适应现代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长远大计。
“村民们是切身感受到了效益,反应非常好。往年的秋季,为了下一年的春浇,村民们各自清淤自家地头渠道,又忙着秋收,又忙着清淤,费时又费力。现在好了,完全不用了。”
在谈到村民们浇地付水费时,张树山更是激动地说:“往年村民浇一亩地得交100元,去年降到90元,今年85元,等我们村的斗渠闸板全部安装好后,估计还能降5元”。
2016年,汾河灌区针对田面水利用系数低的问题,对部分村庄进行了斗农渠防渗及建筑物改造配套,蔚家堡被列入其中,原斗农渠道改造前均为梯形断面土渠,改造后的斗渠为C25钢筋混凝土结构矩形断面,农渠均采用C20混凝土型断面渠道,消除了以往的诸如老鼠洞跑水、决堤开口现象,实现了渠道小畦化灌溉,亩用水量由原来的300 立方米减少至150 立方米/亩,田间水利用系数大大提高。
据了解,从1999年开始,汾河灌区利用中央及省级配套资金,对灌区内的干支渠道进行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灌区骨干系统调配水和供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干支渠利用率由1999年的73%达到目前的85%,工程完好率由1999年的35%提高到目前的95%,灌溉水利用系数由1999年的0.358提高到目前的0.52,年可节水3184万立方米。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水利发展要求,山西省汾河灌溉管理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山西省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切实把春浇工作和推进节水灌溉工程作为一项水利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针对今年的抗旱春浇工作,该局早动手,早准备,年前召开专门部署会议,做好农田灌溉调查摸底工作,18个干渠管理所年前节后积极走访受益乡村干部,宣传发动引用河水灌溉,确保受益区农田丰产丰收。各受益乡村主动联系,及早部署,建立春浇队伍,提前修整渠道,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抗旱保春浇,充分发挥节水工程的综合效益,科学配水、科学管水,科学促进节水灌溉。目前,汾河灌区春浇工作有序进行,各支口已全部陆续引水,渠首引水量1802.61万立方米,灌溉面积已完成11.85万亩。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