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闸前锤钎艰难破冰

引水前溢流的滹沱河大坝

河水引入广济渠

河水初入忻定闸
中国水利网站2月14日讯(记者 魏永平 通讯员 马月林)当大家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时,在山西省忻州市滹沱河灌区渠首现场,滹沱河水利管理局一线广大干部职工,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顶着界河铺山口刺骨的寒风,放弃节日与家人团聚的日子,连续4天坚守奋战在渠首开闸现场,顶着寒流袭击,艰难破冰开闸,终于将河水引入两条干渠,开启了全灌区春浇工作的大幕。
滹沱河灌区是一个具有876年灌溉史的老灌区,也是目前山西省六大自流灌区之一。灌区的受益范围包括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等3个县(市、区)14个乡镇的123个行政村和国营农牧场,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约占忻州市水浇地总面积的1/5,年粮食总产1.6亿公斤左右,是忻州市乃至全省的主要粮食、牛奶、瓜菜基地之一。然而,近年来由于上游水利的不断开发,加之灌区渠首橡胶坝难以运行,每年春浇期间河源来水严重供不应求,大量耕地不能适时播种,因缺水造成的上访事件多次发生,严重影响了灌区管理的正常进行和灌溉效益的发挥。为充分发挥灌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管理局新班子上任后,大力实施去冬今春灌溉工作两百日攻坚行动,举全局之力打好灌溉工作翻身战,以扩大灌溉面积,有效服务三农,助推脱贫攻坚。
今年1月17日,管理局就召开了全局春浇工作会议,对春浇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计划于2月9日提前开闸引水。然而2月8日开始的这场寒流,渠首的最低气温达-16℃,实施原计划遇到巨大困难。在挑战面前,局领导意志坚定,决定于9日破冰开闸。9日上午9时,一线管理人员将锅炉抬至广济闸,用锅炉蒸汽融化闸前约0.7米厚的积冰,同时由人力用铁锹、冰铲、铁钎、铁锤配合,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艰难开闸。下午5时,在提升闸门时,闸门与启闭杆连接处突然断裂,开闸工作被迫停止。10日上午,虽然经过多方努力,断裂闸杆无法修复,于是另开一孔闸,用闸前蒸汽消融辅以人工破冰,闸后炭火升温辅以人工铲冰等方法,终于在11日下午5时成功开闸。12日上午9时,开闸人员转战忻定闸,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改进方法,先用塑料布将闸后封闭,通进锅炉蒸汽,形成局部温室融化闸后结冰,随后主要人员到闸前用人工打开一条冰槽,并配合蒸汽消融,将闸前约0.5米的积冰打通,闸前闸后有效配合,于12日下午2时一次开闸成功。
滹沱河灌区广济、忻定两闸的开闸引水,为忻定盆地的春浇备耕提供了珍贵水源,预计今年春浇河水可灌农田7万余亩,为灌区农业的丰产丰收奠定良好基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