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水灌溉蔬菜大棚

娘子关五龙泉水源保护示范苑的石板磨泉
中国水利网站6月27日讯 (记者 魏永平 通讯员 聂晓彬 聂春王)日前,记者走进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的百亩蔬菜大棚,正赶上村民们浇菜,此时耳边却听不到哗哗的水声,看不见漫溢水流。记者凑上前,只见一垄垄绿茵茵的芹菜根部覆盖着塑料薄膜,一条条黑色的塑料管道在每垄薄膜下平铺着,管道上间隔的滴孔流出一滴滴水,慢慢地渗透进蔬菜根部。村党支部书记石建忠解释道:“这就是膜下滴灌技术。以前漫灌浇一亩温室,一次最少也要用30吨水。现在用上滴灌,直接把水流到蔬菜根部,5吨水就足够了,一年下来光水费就能省下几百元。”
像王炭咀村的土地一样,采取膜下滴灌节水措施的,在阳泉市3个农业县区共有7000多亩。农业节水,只是阳泉市在创建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2010年7月,被水利部正式批复列为第四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后,阳泉市把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实现人水和谐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如今的山城,爱护水、珍惜水、节约水蔚然成风,“体系完整、制度完善、设施完备、利用高效、节水自律、监管有效”的节水型社会正在形成。
全社会凝聚惜水共识
水是生命之源、发展之基。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采掘业的扩张发展,全市水资源量急剧下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紧张局面成为山城赶超跨越发展的“瓶颈”和“软肋”。
为了让节约用水的观念深入广大市民心中,阳泉市利用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积极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用水、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理念,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建设节水山城,关键在教育。阳泉市把水情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和增强青少年的节水意识,举办了“小手拉大手节约用水从阳泉做起”节水宣传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为深入开展中小学节水教育实践活动,阳泉市还积极参加了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申报工作,今年1月22日,水利部、教育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联合公布了包括阳泉市污水处理厂在内的8家单位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这也是阳泉省首次获得此项荣誉。如今,山城各行各业和广大市民正将惜水共识化为节水的生动实践,携手共建节水家园。
建立保障性体制机制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以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为保障。2009年阳泉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地方机构改革的契机,在全省率先同步推进市、县两级水务一体化改革。2010年2月,阳泉市水务局正式挂牌,平定县、盂县及郊区水务局相继成立,由此确立了“一龙管水、团结治水、合力兴水”的新格局,水务一体化管理为全市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关键的基本体制保障。
为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顺利推进,阳泉市建立了严格的节水考核指标,建立考核评价工作评比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与年度奖励挂钩。
在建立严格的节水考核指标的同时,阳泉市还针对水资源总量不足、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牢牢把握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建立完善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企业、机关和市民的用水行为。按照发展规划,阳泉市坚持“优先使用再生水、合理开发地表水、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的原则,大力实施关井压采工作,关闭了河坡电厂全部五眼自备深井,大量压缩外购水,有效控制了阳泉市用水总量增长的局面,节约和保护了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使节水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各领域实施节水举措
农业是水资源的用水大户。阳泉市属于典型的北方旱作农业区,水资源缺乏,发展节水农业已成为阳泉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全市因地制宜发展旱作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开展蔬菜、核桃、药材生产基地的水利配套,在推进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中,对现有灌溉设施进行节水技术改造,积极创新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了山西华通高效农业示范园、山西康泰来生态农业产业园、鑫源世纪农业综合示范园、盂县华北奕丰生态园等项目,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业节水是重点。为缓解工业发展与水资源供给的矛盾,阳泉市以火电、煤炭、冶金、化工等高用水工业行业为重点,通过强化工业用水源头监管,合理调整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系统节水改造等措施,降低了工业单位产品取水量,用水效率不断提高。涌现出了阳煤集团、南煤集团、阳光发电公司等节水先进企业,实现了工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生产领域广泛推广节水技术、发展节水经济的同时,阳泉市通过节水宣传教育、在公众中组织开展节水器具和节水产品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使广大群众改变了落后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主动将节约用水融入日常生活之中。目前,全市城市节水型小区、单位、校园等的市本级覆盖率已达到22%。在此基础上,阳泉市将实行节水器具和设备的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使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退出市场。
开辟新源丰实用水家底
突破阳泉发展中的水资源“瓶颈”,不仅要靠节流治“渴”,还需要“开源”,让山城的用水家底变得殷实。
市委、市政府重视矿井水利用工作,从政策、资金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加大对矿井水利用的支持力度,把矿井水回用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对各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同时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和支持煤炭企业科学利用矿井水,并促进矿井水利用的产业化发展。截至2013年底,阳泉市各重点企业矿井水利用工程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综合利用矿井水400多万吨,努力实现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污水问题也日益凸显。阳泉市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及污水资源化工作,重点实施了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工程和再生水利用工程。全市再生水年回用量911.4万吨,回用率达30.7%。
据了解,在全市经济总量累计增长30%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强重点领域的节水管理,全市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万元GDP用水量从2010年的42.1立方米,下降到2013年的31.9立方米,地下水位止降回升,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试点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建设节水型社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2014年6月23日至24日,水利部水资源司(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水利部必威电竞是干啥的 水利委员会联合山西省水利厅对阳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进行了验收。验收组充分肯定了阳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成绩,并对试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指出阳泉市圆满完成了试点建设任务,尤其在实行水务一体化、利用非常规水源等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