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文 通讯员 邵明亮
6月27日晚11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水利局六楼灯火通明。当天,凉山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了防汛紧急会商视频调度会。
提前半小时通知开会,用1小时进行分析研判和工作部署。这种紧急且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凉山州水利局副局长王卓早已习以为常。
王卓的另一个身份是四川省水利厅援彝工作队领队。在安排防汛工作的同时,他特别提醒越西、美姑等地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巡护,防止工程受损。王卓的细心和谨慎,缘于他深知这些工程建设的不易。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今年上半年完成饮水安全扫尾工程建设,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副部长田学斌、陆桂华和国务院扶贫办有关领导先后多次赴凉山州现场暗访督导;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现场办公会,就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部、省、州、县联合发力,顽强奋战,不胜不休。
截至6月30日,包括越西、美姑在内的凉山州7个未摘帽贫困县,已完成600处在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任务,并加快个别水毁工程的修复,全面解决了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取得了凉山州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工作的决定性进展。
啃下最硬骨头
全面解决4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农村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是水利扶贫的硬任务、头号工程。我们水利部门要想党中央所想,急贫困人口所需,想办法,勇担当,让农民兄弟吃上安全水、放心水,为脱贫攻坚战作出水利人的贡献。”鄂竟平部长在去年12月暗访凉山州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工作时指出。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于一体,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吃水难的经历,一直留在美姑县乐约乡巴姑村贫困户海来伟曲的脑海里。“从水塘打回来的水必须先放半天,得让沙子沉到桶底。有时打回的水里还漂着虫子。”回想起以前取水、吃水的情景,这位66岁的老人仍然唏嘘不已。
“我们吃上了自来水,还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6月28日,海来伟曲走进厨房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来。他高兴地领着记者到厨房、卫生间看用水情况。
“孩子们现在都穿得干干净净,农村饮水问题的解决,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用水条件,而且改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在布拖县火烈乡菲土村,村主任伟什扯拉说,现在村里一半家庭都有了洗衣机和太阳能热水器。
菲土村的改变,让当地村民,尤其是贫困群众直接受益。
“过去家里条件不好,用水也不方便;现在自来水进了家,洗菜、洗衣都非常方便。扶贫工作队还给家里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菲土村贫困户勒吉沙尔指着家里的水龙头连说,“供水工程‘瓦吉瓦’(彝语,意为好得很)。”
据了解,2015年至2019年,凉山州累计投入资金18.95亿元,全面解决了4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巩固提升了181万人口饮水安全。
从全省来看,“十三五”以来,四川省陆续实施了一大批骨干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产业用水保障等水利项目,全省已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受益人口129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9万人。
工程全面扫尾
600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工
6月27日上午,一场现场培训会在布拖县托觉镇日拍村刚刚完工的供水站举行。来自全镇10个村的15名管水员,正在听托觉镇副镇长阿育小强用彝语讲解管水员的日常管理职责。在这个供水站完工之前,日拍村只有一处集中供水设施。
“由于老的设施水源为山泉水,季节性缺水问题严重,去年12月20日新的日拍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开工建设,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具备通水条件。”来自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都江堰站的副主任工程师杨大鹏,见证了这处集中供水点的整个建设过程。
今年,凉山州7个未摘帽县加快600处在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
新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第一步是找水源,但由于凉山州季节性缺水严重,加之部分地区水文资料缺乏,寻找到稳定水源非常困难。
“哪里有水?我们只能自己找、问老乡。由于地形等原因,难度非常大。”省都江堰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刘强说,“有一次,我们对一处工程现场查看,当时进水很大。几天后,凉山州水利局的同事再去看,发现水源干枯了,只能重新架设管道。”
杨大鹏清楚记得,今年6月1日,他独自前往位于布拖县特木里镇吉乃村三、四组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现场,核查形象进度和施工质量。由于车子上不去,他只能徒步爬到半山腰的施工现场。
“那天温度也高,沿着坡脊往上走很吃力,50多分钟过去了,还没见到工地。那会儿我汗流浃背,再加上高山缺氧,瞬间头晕目眩、胸闷气短,不自觉地坐到了地上,10多分钟才缓过来。”杨大鹏表示,核查工作都如此艰难,其建设的艰辛可以想象。
日拍村管水员吉力尔聪告诉记者,现在日拍村新的供水站建成了,配合原有的集中供水设施,村民们不用担心冬季缺水了。
截至6月30日,凉山州7个未摘帽贫困县的600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
全力开展帮扶
多支帮扶力量鏖战凉山攻坚饮水安全
“今年3月到4月,水利部派出一支队伍长驻凉山州进行暗访摸底。‘五一’之后,又组织36人的暗访队伍,用16天的时间,对凉山州7个县进行暗访督战,共暗访了184个村1381户6256人,其中贫困户1265户、贫困人口5749人。”王卓介绍,除了水利部的大力度暗访督导和超常规密集调度会商等硬招实招外,针对凉山州深度贫困县缺人员、缺技术的问题,四川省水利厅更是举全厅之力,在厅长胡云的带领下,所有厅级干部悉数上阵,先后派出多支帮扶力量,数百名精英骨干昼夜驻守现场,奋战在凉山州水利扶贫攻坚的最前线。
今年年初以来,围绕“600处在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5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6月底前全面完工”的目标任务,四川省水利厅已有水利综合帮扶队、技术帮扶队、援彝专家服务团、督战专班和“管理补短”驻村工作队等5支帮扶力量在凉山开展帮扶、督战工作。
在美姑县乐约乡巴姑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新房,俨然一副小场镇的模样。自来水装到了厨房,卫生间安装了抽水马桶,在当地帮扶的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周克飞笑着向乡亲们询问水好不好喝,海来伟曲羞涩地点头微笑,不停地说:“好喝!卡莎莎,卡莎莎(彝语,意为谢谢)!”
“工作组既是‘督战队’,也是‘战斗队’;既有‘督’的任务,更是‘战’的主体。”省水利厅副厅长李勇蔺介绍,各工作组通过明察暗访发现问题,与当地相关部门一起研究解决办法和处置方案,“问题就地解决”。
“我们按照战时的决心、战时的举措、战时的纪律,要把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总决战真正打赢打胜,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圆满的答卷。”四川省水利厅厅长胡云表示。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四川省按照对88个贫困县资金、项目支持“双过半”的要求,全力支持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维修养护工程建设,累计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216万处,工程受益人口6234.6万人,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6.4%,自来水入户率达80.4%,农村居民饮用水条件显著改善。
7月1日—2日,田学斌副部长第三次到凉山州暗访督导,他说:“大家要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不停顿,不懈怠,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慎终如始,把每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奋力拼搏,以求实效,打造农村饮水安全‘凉山样板’,坚决夺取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切实让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和‘幸福水’。”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0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