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文 通讯员 邵明亮
“一旦出现问题,系统会自动上报故障。”四川省宜宾市高县郝家村水厂总控室内,负责该水厂运营的上源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蔡朝兵,看着电脑屏幕上实时滚动着的数据告诉记者。
“作为一个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郝家村水厂的管理水平和供水能力在全省都名列前茅。”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郝家村水厂不仅实现了农村制水、供水全流程的自动化,还可以为周边5个乡镇提供安全饮用水。
搭建“大动脉”
两座农村供水工程惠及超14万人口
高县南有惠泽水库,北有郝家村水库。
高县水利局2015年建成了惠泽水厂和郝家村水厂两处集中供水工程。
“郝家村水库每年要向水厂提供300万立方米的原水,处理后的自来水可以满足近9万人的用水需求。”郝家村水库管理所所长胡涛介绍,这里是郝家村水厂的水源地,水库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巡查水库两遍以上。
“我们县两处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可以为全县14万余人供水。”高县水利局水利股股长李军表示,除了郝家村水厂,同一年建成的惠泽水厂是高县另一处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对于农村人口只有30多万的高县,这就好比搭建了两条供水“大动脉”。
跟很多山区贫困县兴建分散式供水工程不同,处于乌蒙山区的高县为何能够建设两个如此规模的农村集中供水设施?
李军介绍,两处农村集中供水设施水源保障率更高——分别依托全市最大的两座中型水库为取水水源,基本不受季节影响,能够发挥干旱年景仍正常制水供水的优势。截至2019年年底,高县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2.5%,农村自来水通水率达到80%。
“我们在实行农村地区大面积集中供水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供水区域内一些贫困群众的饮水问题。”蔡朝兵表示,集中供水产生的规模效益也为供水区域内贫困群众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障。
疏通“毛细血管”
巩固提升工程解决贫困人口用水难题
“多亏通上了自来水,不然我都不知道去哪里挑水。”高县落润镇新寨村74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仕芸正在用洗衣机洗衣服。当她看到帮扶干部伍建霖上门走访时,赶忙迎了上去。
伍建霖是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派往新寨村的驻村干部,他眼见着以前靠吃山泉水和井水的新寨村,如今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
“建设规模化农村集中供水设施很有必要,但这并不能解决全县所有农村地区的供水问题。”伍建霖介绍,尤其是偏远地区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就像是“毛细血管”,如果不疏通,就会影响脱贫攻坚的整体进展。
2016—2019年,高县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新建、改建和扩建各类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完成50个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饮水安全标准,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高县还制定了三年方案,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去年在全县开展了80余处集中供水工程巩固提升改造,在部分旱区和乡村振兴区域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在部分旱区新建分散供水工程,巩固提升惠及7万余人,其中涉及贫困人口3.7万余人。
据悉,高县今年计划在全县开展30余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巩固提升改造,全面提升贫困人口饮水保障率,改善项目区所有农户的用水条件,预计还将有3万余人受益。
加强行业监管
助力农村供水工程健康持续运行
按照宜宾市水利局统一部署,高县农村供水不断向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围绕以县域内骨干水利工程为水源来规划农村供水保障的思路,高县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十四五”规划,已通过省市技术审查;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三项制度”正逐步落实;县水利局开设了农村供水服务热线,发放了覆盖全县的“农村饮水安全用水户明白卡”;县政府制定了水费收取管理办法……
伴随着汩汩流入农户的“幸福水”,高县的农村供水正在向城乡一体化加速迈进。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0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