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8月28日讯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水务部门以发展民生水利事业为抓手,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行动中,主张开门搞活动,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净澡、治好病”,坚持在作风建设上时念“紧箍咒”,着力调处水事纠纷,强化一方平安。着力水利新闻宣传,弘扬实现美丽繁荣、文明和谐中国梦的正能量,打造面向群众的民生水利建设管理目标。
时念作风“紧箍咒”
一是深化中央、省、市、县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增强落实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对办事不力、不作为,延误时机,导致问题升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二是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克服等待观望、“避风头”和“风过了”等侥幸心理,时时增强干部作风纪律意识和相互监督意识;三是结合好群众工作站,深入基层,扎实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根本问题,把思想和精力用在为广大农民群众排忧解难和增收致富上。四是办事不拖拉、上班不离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监管和运用好民生水利工程项目,采取集中采购等格式化、痕迹化管理模式,保证水务系统上上下下风清气正,高效运转。五是在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上下真功夫。对政策明确,合符水利改革发展相关规定的快捷高效地“马上办”;对涉及多个县级部门、需要协调沟通的要迎难而上仔细认真“帮你办”;对存有疑难、需要研究解决的着力亲临一线“我来办”。通过在实际工作中扎扎实实抓落实、创造性地落实,确保为民服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开门办学“强实践”
水务系统广泛结合实际,围绕总要求,深入学习宣传党的群众路线,开门学习开展“大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保障基础业务有条不紊。一是强化理论政策学习。二是开展专题“大讨论”。三是深入基层广泛听意见。
调处水事“创和谐”
突出水政监察能力,强化业务培训、建立健全制度,不断提高水政监察员素质和执法效率,有效调处水事纠纷,保障“化解矛盾、案结事了、定纷止纠、和谐共处”。一年来,先后化解水事纠纷隐患54起,成功调处43起,有效调处率91.7%。一是通过建立地方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使水事纠纷调处工作走向规范化轨道。二是增强水事矛盾纠纷应急反应能力。三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跟进水事纠纷的第一时间上报,根据事态状况,开展分层动态调处。四是在调处河道防洪、采砂、河道开发纠纷时,首先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考虑河流的健康生命统一规划河道防洪、开发建设工作。其次是加大执法力度。五是在调处水利工程管理、使用纠纷时,要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管理过程中,不能擅自改变水利工程的主要用途,保障灌溉用水。在保障水利工程主要用途的前提下,可以发展多种经营,但不得从事危害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和污染水体的活动。六是在纠纷没有解决之前,引导群众走法律途径,以降低群众的过激行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七是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说服工作,让群众认同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行所有人权利的现实意义,并促使群众服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把纠纷处理在基层。
水利宣传“六加强”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民生水利改革发展的正能量,一是加强行业宣传,提高认识。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三是加强适时采写,着力报送时效。四是加强政策研究,突出业务重点。五是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能力。六是加强督查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提升效能“不松懈”
面向群众,坚持“八个强化”咬定水利安全不松劲,进而实现了“六杜绝,一减少”(即:杜绝人身重伤以上事故,杜绝重要设备、工程事故,杜绝重大误操作事故,杜绝火灾事故,杜绝违章指挥及一切冒险作业行为事故,杜绝交通事故,一般事故减少)。武胜现有蓄水工程85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1)型水库14座、小(2)型水库70座。在水利安全保障行动中,一是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工作认知度;二是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网络;三是进一步强化安全措施,夯实安全基础;四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督查,加大整改力度;五是进一步强化齐抓共管,增强安全合力;六是进一步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构建安全氛围;七是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安全素质;八是进一步强化安全投入,增强水利安全应急保障。
另一方面,坚持“四下功夫”落实水利行业的行政效能。一是在优化服务、提高效能上下功夫。二是在简化流程,明确职责上下功夫。三是在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四是在强化督查、严格考核上下功夫。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