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我们要冲破视野狭窄、空间局限、信息闭塞的束缚,不仅要跳出水利看水利,还要跳出“三农”看水利,站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长远角度,充分认识水利在多点多极战略、城乡统筹、新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生态安全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地位和作用,找准四川水利发展的目标定位。”3月13日召开的全省水务局长会议上,四川省水利厅厅长冷刚这样说。记者从会上获悉:四川水利将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用战略眼光审视四川水情,放眼四川水利未来,找准四川水利的发展方向和定位,树立前瞻意识、进取意识,实现从“谋一时”向“谋长远”的转变。
五年发展,沧桑巨变。2008年至今是四川省水利发展历史上极为艰难、极为特殊、极不平凡的五年。“5.12”特大地震、清平映秀泥石流,攀西连年大旱…接连灾害给四川水利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面对挑战,四川水利人迎难而上,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完成,成功应对清平、映秀泥石流,积极应对攀西旱情......在水利人的齐心努力下,危机一一化解,四川水利牢牢把握挑战背后的机遇,让这五年成为水利发展史上形势最好、发展步伐最快、发展成效最大、惠及民生最多的五年。
据统计,5年来四川水利投入累计达到972亿元(含灾后重建216亿元),相当于建国59年(1949-2007年)水利投资485亿元的2倍。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激发起四川水利人大干水利的热情。全省水利紧紧围绕“两个加快”总体部署和“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核心目标,大步前进,飞跃发展,四川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大提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2008年以来,全省基本建成大桥灌区一期、中江黄鹿水库等19处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亭子口、小井沟、向家坝首部取水隧洞、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升钟灌区二期6处大型工程开工建设,圆了几代人的梦想;通江二郎庙、宣汉白岩滩等35处中型水利工程全面开工,惠及万千群众,另有党仲水库建设加快推进。五年来,全省建成、在建或开工的大中型水利工程达 61座,相当于建国后59年(1949-2007年)的55%。
“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四川有效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实现了震损水库、水电站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堰塞湖排险避险无一人伤亡,灾区群众应急供水得到有效保障,创造了世界上处置大型堰塞湖的奇迹,谱写了水利抗灾史上的恢宏篇章。通过灾后重建,四川水利如期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39个国家级重灾县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完成规划投资216亿元,661.68万灾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以解决,1222座震损水库完成除险加固,810公里震损堤防恢复重建,113座堰塞湖整治销号。
此外,民生水利工程,水利改革发展等均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四川水利各项工作全面开花结果。
把握当前,再铸辉煌。“近年来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冷刚表示:2013年,四川水利发展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全省水利系统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水利工作中,奋力推进四川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狠抓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骨干工程建设是2013年四川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省委多点多极支撑的要求,四川省将组织编制成都经济区、天府新区及“四大城市群”、“五大经济区”的水资源配置规划、全省灌溉发展总体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并全力推进向家坝灌区一期、大桥灌区二期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骨干工程建设方面,2013年,四川省将力争新开工南江红鱼洞1处大型水库和通江湾潭河等10处中型水利工程以及泸定顺河堰等5处藏区中型引水工程;继续督促加快在建工程建设,并推进都江堰等9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开展中型灌区渠系配套政策研究,争取启动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同时,将继续推进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民生水利工程,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12个“全域灌溉”试点县工作,加强“五小水利”工程、水利血防、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小水电代燃料、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水产经济,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成规划内1738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工6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实施“六江一干”(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雅砻江、长江上游干流)主要江河治理工程,实施14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
会上同时提出,2013年四川水利将继续强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紧研究出台四川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着手制定完善省内主要江河湖泊的水量分配方案,建立覆盖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用水效率控制,建立健全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实施计划用水管理,深入推进首批30个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项目。严格入河排污控制,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强化水功能区监管和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水资源管理监督考核,健全取用水计量和监控体系,建立目标考核、干部问责和监督检查机制。
长远谋划,绘就蓝图。实现从“谋一时”向“谋长远”的转变。会议对四川水利的未来提出了更为长远的目标。会议指出,全省水利工作要用战略措施推进“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基本完成“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任务,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70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解决农村21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设堤防2000公里,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00平方公里,新增地电装机容量150万千瓦,水产品年产量达到120万吨。会议强调,其中,尤其要全力推进四类工程:全力推进大中型水利工程,切实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全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全力推进防洪减灾工程,切实提高防洪保安水平;全力推进其他项目,切实提高保障能力。
会议还为四川水利长远发展前景规划了蓝图,明确了基本建立起“蓄泄自如,水旱从人”的水利保障体系和进一步完善“西水东调、北水南补”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为成都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的目标。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