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四川成都市找准蜀水文化生态文明着力点

2013-01-30

成都市着力打造回归自然的水环境

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水环境与文化风貌

乐在其中的成都市民锦江垂钓

    中国水利网站1月30日讯 “锦江近百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唐代诗人张籍一首《成都曲》把水生态文明田园城市早早地勾画了出来。近年来,成都市水务局在打造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进程中,着力提高蜀水文化、蜀水文明伟大意义的认知度,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先后赢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全国城市节水突出贡献奖”,进一步成就了“和谐发展、城景相融、田园相连、山水相依”的世界生态宜居城市和中国西部现代化、国际化核心增长极的雏形。

  “三大工程”发挥联动效应

  近年来,成都人的奋斗体现了一种执著,就是科学发展不动摇;成都人彰显了一种精神,就是改革攻坚不停步;成都人诠释了一种责任,就是改善民生不懈怠。成都市通过波澜壮阔的“兴水兴城”新征程,发挥出了显著的水生态文明和蜀水文化建设联动效应。一是实施“理念融入”工程。把蜀水文化、水生态文明作为“一把手”工程,以水文化建设入脑、入心为突破口,强调“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水文化建设,形成了共抓共建水文化的合力。二是实施“精神提炼”工程。水利是造福整个社会、全体民众的伟大事业,但它的重大意义长期未得到有效传播。为此,成都市水务局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精神和水利事业诸如“大禹”“李冰”“李林枝”等典型人物的挖掘。三是实施“借脑引智”工程。将蜀水文化、水生态文明作为一项重大社会系统工程,保障历史文化发展的共谋共建。为此,充分发挥水利行业内外各社团组织的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各类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借力社会共同推进蓉城水文化建设,有效发挥整体效应。

  “三个关键”把握开拓潜能

  本着“立足四川、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坚持锐意改革、创新突破,敢与高比、敢与强争”的精神,突出“城乡统筹、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全力用好资源、市场,使中国西部内陆特大城市进一步转变成创先争优、科学发展的新前沿。一是切实摸清家底。成都市结合正在开展的全国首次水利普查,整合“非遗之都”、宝墩文化、金沙文化、三国文化、邛窑文化、都江堰水文化、川渝抗战文化和川西民俗文化等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推进蜀锦、蜀绣、川菜等特色文化资源的科技化改造和产业化开发,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对文化遗产进行调研、普查,切实摸清水文化家底。二是搞好科学规划。延伸蜀水文化建设领域,除在部门、行业建立大规划纲要之外,要求成都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相关实际,制定相应的历史文化建设规划方案。三是抓好人才保障。在搭建好平台,合理设置机构的基础上,配强专业技术人员。

  “三项制度”完善体制机制

  领先发展水文化,推动蜀水文明再创新,打造“美丽蓉城”,需要更多地把发展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一是建立项目评审制度。将水文化建设内涵纳入项目建设审批内容,注重城市特色文化设计,着力建设一批风貌特色、个性鲜明的公共水文化空间,让“锦官城”的历史文化以实体形式呈现出来。二是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水文化、水环境绩效评估体系,及时将水文化、水环境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制定考核硬指标。在工作中,积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大力表彰水文化、水环境治理当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三是落实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建立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大地方财政、引导社会资本重视对公益性水文化事业的投入,使水的环境文化与水的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同步发展。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大力加强水生态文明和蜀水文化建设,成都市所塑造的生态风貌已先行一步,透过一处处水源涵养区、水生态动感区、水生态湿地,感受到的是“八十公里环城绿廊”,还有绿意盎然、水韵悠长的人居环境。水,业已成为成都之魂,成为“美丽蓉城”建设“中西部文化之都”自觉和自信的软实力!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1月30日

        
郑军强 谢勇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四川对革命老区国家水保重点工程实施方案进行技术评审
四川省名山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完成工程进度70%
四川羌乡北川开茂水库正式开建
四川巴中市四条措施强力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
四川渠县冬修水利如火如荼
四川省大力度高强度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活动
什邡成为四川首批节水型社会建成县
旺苍县:惠民水利暖人心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