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的一天,一群衣着朴实,面带笑容的老人来到了飘着桅子花香的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当他们把一面写着“兴修水利为乡亲,输来解忧幸福水” 字样的锦旗送到局领导手中时,有的竟热泪盈眶。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拉着局领导的手动情地涚:“感谢党,感谢都管局给我们送来了幸稫水”!这群朴实的老人是都江堰大英县五五分干渠灌区74个旱山村10万村民的代表。
此事缘于近期四川都江堰大英灌区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五五分干渠修到了村头,白晃晃的岷江水进田入土,几十年未开秧门的旱山村终于可闻稻花香了,盼水已久的旱区群众盼来了发展的希望,盼来了未来的美好生活。
“长藤结瓜”开启旱村绿色大门
地处涪、沱分水岭上的遂宁市大英县位于四川盆地腹部低山丘陵区,全县、面积703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现有总耕地面积34.5万亩,其中田11万亩,水资源总量1.3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0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不足100立方米,远远低于全国、全川水平,是川中水资源匮乏区。同时还是降水径流低值区。
面对水资源短缺,和时常发生的旱情,大英县1999年开始实施了“继引工程”都江堰续建配套继光水库右干渠遂宁灌区引水工程。历时三年,于2002年5月14日大英引水支干渠全渠正式通水受益。“继引工程”把都江堰人民渠与灌区骨干水库连成一片,共同发挥整体功能和效益,大大增强灌区抵御干旱的能力,使灌区粮食增收10-15%,每年可获灌溉效益近1300万元。为大英县城生产、生活用水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同时,为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大英五五分干渠工程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破难攻坚”合力建成高天流水
“继引工程”的建设贯通了大英县郪江右岸寸塘口、五五水源互补的大动脉,但要充分发挥效益,仼重道远。
在特大旱年,有这样一个镜头,通往大英县五五水库灌区的金元乡的乡道公路上尘土飞场,几辆消防车风驰而驶,消防官兵带着党和政府的关怀给旱区群众送来饮用水。当盼水已久的群众见着白花花的饮用水时,有的欢呼,有的热泪盈眶。面对这一场面,在场的人为之动容。
2006年,五五分干渠工程正式纳入都江堰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扩建和新建五五分干渠渠道24.520Km,整治扩建原五五水库左干渠10.834km,新建渠道长13.686km。工程控灌大英县东部郪江以南的天保、金元、隆盛等3个乡镇6个办事处74个村,752个社,设计灌溉面积7.66万亩,其中新增灌面5.14万亩,改善灌面2.52万亩。
2006年10月12日,深秋的大英,天高云淡,层林尽染。五五分干渠工程正式动工。上百名民工银锄挥动,掘土机机声轰鸣,现场群众欢呼雀跃,旱区群众奔走相告。五五水库分干渠工程关乎灌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项利民、惠民、富民工程,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精心组织,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工,确保灌区群众受益。
大英县委、县政府把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英五五水库灌区渠系工程作为工作重点,抓质量,抓安全,抢进度,确保工程建设。
在工程建设中,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村、社群众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和大力支持。在一次施工中,尽管施单位采取了极为严格的施工措施,但因施工现场离老百姓的房屋相隔太近,放炮时,老百姓屋上的瓦被震坏,当施工单位负责人表示要给一定赔偿时,老百姓说:赔啥子赔啊,共产党是在为咱群众做好事。
有一位在广东顺德打工的青年,因为村里无水,条件艰苦,已有好些年头未回家,今年因事回家,见到施工队伍在他家的菜地施工,很是诧异,当他知道是建渠时,连忙拿出回家办事的“中华牌”香烟一根接一根递给施工队员,感动说:建渠送水,太好了,感谢!感谢!。
县水务局局长夏军从1999年开始就参与“继引工程”建设,2006年后又参加都江堰灌区五五分干渠建设。作为局长,他经常深入工程第一线,与水务局工程技术人员一道,爬山过坎,穿隧洞。县水务局原纪检组长杨厚明从1999年开始十三年都在工程第一线,“继引工程”他就是现场负责人之一,五五分干渠建设他又是负责人,睛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战酷署,冒严寒,每天早岀晚归,要步行20里。59岁了,明年就要退休了,有人问他图什么?他说:几十年都在搞水利,图的是群众的需要;图的是把党的关怀落实在老百姓能眼见的水利工程上。
梅花香自苦寒来。2012年5月19日,倍受人们关注的都江堰灌区五五分干渠工程隆盛永前段正式通水运行,永前办事处7个旱山村开始受益。
“泽被旱区”岷江水染幸福春天
四川都江堰尾灌区大英五五分干渠为旱区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2012年6月14日,大英县金元乡河定海村。道路两旁全是一片片水源充足绿茵茵的稻田,5社村民陈大奎在田里忙着来除草护秧。
“今年水源有了保障,阳光好、温度高,我种4亩多田,每亩至少能收600多公斤谷子!”而在五五分干渠未到村里前,陈大奎每亩只收200多公斤稻谷,这个数字与村里其他农户相比还算是好的了。
“以前别说是种田,每年旱季村民喝水都只有靠县里组织汽车集中运水。”村支书雷文太说,由于境内没有河流和大型蓄水工程,又是全县的旱片死角,旱上加旱的河定海村只得“靠天吃饭”。
“现在用水不愁,不仅春灌用水有了保证,像今年夏天这么旱也没问题。”雷文太说,正是有了骨干水利的来水支撑,村里曾经减产绝收撂荒的300亩土地,今年才能复垦。
“现在好了,五五分干渠修到了村头,水进了村里的田土,全村400亩水稻全面栽插,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有了水,就有了希望。有了水,就有发展。永明村26岁的大学生郭俨听说村里有了水源,回到了家乡,办起了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场。大学生张洪林也办起了初具规模的养鸽场,村里的4口山坪塘已被两位在从外地圢工的群众承包搞养殖。
随着灌区渠系配套完善,五五水库的效益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006年前,五五水库只能通过10.44公里渠道输水,渠道底坡不顺,淤积渗漏严重,输200万,需要36个小时,时间长,水损较大,护渠守水人多耗财力,成本高;水事纠纷时有发生。且只能灌溉天宝镇,金元乡14村,142个社17000亩耕地,都江堰灌区五五水库渠系配套项目实施后,受益面积增加,输水时间短,较益大。”五五水库管理所所长曾志平说。
五五分干渠建设为灌区提供丰的工业生活供水、农村人畜供水,生态环境用水并新增控灌面积3.35万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789万公斤,产生水利分摊效益1043万元。干渠全线贯通后将彻底改变解决长期以来在干旱季依靠汽车集中运水解决人畜饮水的壮况,将大大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促进农产品的多样化,提高灌区人民的经济收入,保社会安定团结。
过去的成就成为不朽的记忆,今天的努力孕育着新的追求和新的希望。大英县正在描画着五五分干渠未来的新蓝图,把旱区变成川中的“米粮仓”!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