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璇 武勇 记者 刘艳芹
春风和煦,在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丁户塬村,村民们正忙着春灌,滴灌设施滋润着上百亩果树林。远处,民居错落有致,道路四通八达,苗木生机盎然,牛羊健壮肥硕……一幅富饶美丽的乡村画卷尽现眼前。
丁户塬村是国定贫困村,也是陕西省水利厅结对扶贫点。自2014年起,陕西省水利厅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进驻该村,建立含15名厅负责人和31名各部门负责人的联户结对帮扶机制,全力帮助丁户塬村脱贫致富。6年时间里,从“偏、远、穷”到“净、美、兴”,丁户塬村发生了巨大改变。
“吃水用水这个大难题一下子解决了”
丁户塬村地处旱塬,平均海拔1200米。全村226户758人,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262人,贫困发生率达34.6%。
吃水难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以前全村只有一口井,管子埋得浅,一到冬季就冻住了,吃水只能到沟里拉水。省水利厅工作队来了以后,给村里新打了4眼井,改造了主管道,吃水用水这个大难题一下子解决了。”丁户塬村老支书周天贵说。
省水利厅工作队主动发挥行业优势,通过小农水、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等项目,完善村里的水利基础设施。新建高位水塔1座、机井4眼、水塔4座,并配套了净水设施,铺设生产生活供水管网18千米,在村里实施自来水进灶头工程;建设188亩苹果园滴灌系统,覆盖贫困户23户;为650亩产业园安装了小管出流节水灌溉系统,实现了灌溉用水到地头;建成了1座1000立方米的生态涝池,改善村落水生态环境;规划实施了太阳能泵站抽水项目,将沟底水提升180米引到塬上,项目将于今年10月建成通水。不久后,丁户塬村将形成“沟底提水、机井抽水、涝池集雨”三结合的灌溉水源系统,有力保障生产用水。
“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精准扶贫以来,道路、供水、灌溉、供电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蔬菜、水果、羊奶都有客商上门收购,群众收入明显提高。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年近60岁的丁户塬村党支部书记张元均感慨地说。
省水利厅机关帮扶工作队积极协调,多方争取,不断完善村里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结合农网改造政策,积极为村里争取电力设施设备,电力入户率达100%;修缮丁户塬村委会办公室,新建党群活动室,硬化村委会院落,增设脱贫攻坚宣传栏等。
“以前,土坯房到处透风,一下大雨还担心房子塌。现在,吃上自来水,住上小洋楼,跟城里人一样,干啥都方便。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哪来这些好福气!”移民搬迁户熊世付说。
按照精准识别的要求,村两委与水利厅工作队拿出绣花功夫,精准施策。2015年以来,通过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分别解决了包括熊世付在内的39户96人移民搬迁户、12户26人危房改造户的住房安全问题。
“许多年轻人都回来创业,我对村子的发展充满信心”
2014年驻村帮扶之初,工作队反复调研走访,结合村里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和林草丰富等资源条件,提出建设“两园三区”的产业帮扶思路。2015年以来,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陆续建成了高效节水双矮密植苹果园、花椒示范园等,覆盖贫困户37户;建设总面积1.4万平方米的3个养殖小区,扶持22户贫困户成为养殖大户。
29岁的贫困户王平安2015年返乡创业,5年时间里,他靠承包养殖场养羊,一年的收入由四五万元增加到十几万元。“多亏国家政策好,完善了水、电、路,建了养殖小区,还经常组织培训学习。”王平安说,“如今家家有产业,许多年轻人都回来创业,个个都很有干劲,我对养羊的前景很看好,对村子的发展充满信心!”
“丁户塬脱贫摘帽,但我们一刻也不敢松懈”
“这两年,村里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和省水利厅的用心用情帮扶分不开。”丁户塬村村委会主任宁江喜说。
工作队员坚持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6年来,省水利厅累计捐款捐物15万余元。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工作队还第一时间为村里运送防疫物资。
6年来,扶贫政策的春风吹遍丁户塬村的角角落落,村里路通了、水净了、房屋新了、村子美了,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714元提高到2019年的9703元。丁户塬村于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虽然丁户塬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但我们一刻也不敢松懈,尤其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仍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让丁户塬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省水利厅驻村工作队队员说。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