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望过年,大人望插田”。开秧门是农民们憧憬的日子,肩挑秧苗入田去。 摄/崔建荣

灌区水稻插秧机逐步为农户接受,机械化插秧省时省力。 摄/崔建荣

石门灌区东干渠高水位行水保灌溉。 摄/崔建荣
中国水利网站6月4日讯 (通讯员 李晓伟 崔建荣)5月31日16时、18时,陕西省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关闭西干渠、南干渠渠首闸门,标志着该省最大的水稻灌区——石门灌区2019年夏插供水全面结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水稻灌区夏插时节呈现出时间紧、用水集中、安全隐患大的特点,因此组织夏插灌溉用水是石门灌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立夏后,随着气温快速回升,雨水增多,水稻秧苗移栽也进入了关键时期。从4月7日开始放水夏灌,石门水库管理局提早动手,科学调度,引导群众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掀起夏灌插秧夺丰收的高潮。
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夏收高峰时,石门灌区有近600台联合收割机投入机收会战,仅用10天时间油菜、小麦收割结束。水稻机械旱直播技术今年在灌区汉台区、城固县部分乡镇进行试验并取得成功,这将是陕南水稻种植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灌区大力推广自动插秧技术,机械化插秧逐步为农户所接受,灌区粮油生产的机械化和保障服务的专业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科学研判,合理调度各个水库的水资源。在前期水稻育秧阶段,该局严格执行用水计划,控制渠首引水量,实行间歇供水的方式,千方百计节约水资源,搞好塘库蓄水。到5月20日进入水稻夏插时,石门水库水位保持在海拔617.98米的较高水位,灌区陂塘基本都是满水,为夏插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
利用维修养护资金,维修清理和整修灌区险工险段,保证渠道畅通。管理局提前动手,安排540万元专项资金提前对干支渠进行维修养护,动员受益农户出劳对末级渠系清淤整修,提高输水能力,解决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难题。5月25日东干一支渠曹冲填方的渠底发生冒顶险情,石门局范寨管理站启动抢险预案,调集3名技术人员、两台机械,连续四个昼夜紧急施工,排除了险情,恢复渠道供水,保证下游2400余亩水田的插秧用水。
统筹调度,维护用水秩序。按照“灌溉用水为主,发电养鱼服从灌溉”的原则,协调灌区的塘库用水调度。5月25日前后插秧进入高峰,他们启动灌区各抽水机站,加大渠道引水量,集中灌溉,达到既节水、又保证插秧用水的目标。
认真组织,落实责任。夏灌期间,职工停止休假,全体人员昼夜坚守工作岗位,清理渠道中的杂草和秸秆,保证渠道安全和行水通畅。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优化服务手段,灌区党员干部带头深入抗旱一线,组织群众全力抗旱,调动一切力量和资源,及时协调解决尾水田块灌溉难题,确保群众用上及时水。
小满“开秧门”,夏至“关秧门”。到5月31日,石门灌区水稻夏插结束。夏灌引水54天,总计引水量1.14亿立方米,灌区35万亩农田的水稻全部插在了高产期,灌溉平稳有序。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