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缠卫
4月,麦苗正是拔节保墒时期。
在关中西部渭北高原,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管理局浇地队成员们穿着雨靴,身上沾着新鲜的泥土,清澈的渭河水静静地流向麦深似海的田野。
节水灌溉 减负扩面
“管理局贯彻落实新时代治水方针,坚持灌溉、发电、供水三个主业,紧抓围绕水利行业壮大企业的辅业,实现‘三主一辅、四缸驱动’,推进灌区农业节水改造与现代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宝鸡峡引渭灌溉管理局局长赵波说。
西起宝鸡、东至西安、全长181公里的宝鸡峡灌区,是1937年由近代水利大师李仪祉先生修建的渭惠渠灌区、1958年建成的渭高抽灌区和1971年建成的宝鸡峡灌区合并而成。灌区分为塬上与塬下两处水利枢纽、两大灌溉系统,有中型水库6座、水电站4座,共有总干渠、支渠、退水渠107条,水工建筑物1万多座,其中,塬上灌溉系统有11座渡槽、13条隧洞,水工建筑物7522座。灌区灌溉着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四市(区)近300万亩农田。
“今年春灌以来,管理局结合陕西省‘灌区节水先行’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各种水利设施,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使农户亩均浇地水费减少了8至10元,农户灌溉热情得到了明显提升,目前已灌溉农田40多万亩,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宝鸡峡管理局灌溉科科长张亚靖说。
建筑杰作 凝聚智慧
地处宝鸡市眉县的渭惠渠渠首,也是宝鸡峡塬下灌区魏家堡水利枢纽。眼前渭河水蜿蜒而来,河中长1050米的滚水坝拦住渭河。渭惠渠从渭河北岸取水,一条沿渭河自然河道自流,一条通过北岸闸门人工渠道,灌溉着杨凌示范区和兴平市等农田。
站在魏家堡水利枢纽北眺,与陇海铁路落差百余米的“人间悬河”从台塬腰部流过。“这就是98公里塬边总干渠,它是从宝鸡峡塬上灌区林家村渠首修筑过来的。”魏家堡管理站站长闻卫锋说。当年修建时泉水纵横,滑坡体众多,在黄土高原坡筑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勇敢和智慧。这一“站在滑坡体上安全运行48年的水利工程”,如今用肥沃之水灌溉着下游近百万亩农田。
而从宝鸡市扶风县南塬刘家堡村向下望,1971年建成的宝鸡峡塬上总干渠跨越河沟段“韦水倒虹”输水工程,真像天上倒挂的彩虹。两条全长880米并行的钢管从南台塬直下,每根钢管直径3米,穿过沟底平坦的堤坝,紧接着又直上北台塬,渭河水利用南北台塬落差3.5米,从塬上总干渠“咽喉”流过,控制灌溉160万亩农田。
沿宝鸡峡灌区塬下北干渠一路向东,在杨凌示范区,1958年修建的“漆水河倒虹”输水工程灌溉着咸阳和西安两市77万多亩农田。由于运行60多年,工程多个部位漏水严重,经陕西省水利厅批复同意,改建倒虹为渡槽。
改建后的“漆水河渡槽”输水工程,将新建进、出口渠道和引水渡槽三部分,通过裁弯取直、倒虹变渡槽、暗管变平流,在提高输水安全性的同时,提升过水能力。
如今,在改建项目工地,从塬下向上望去,依靠人拉肩扛建设水利工程的场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机械化作业。高28米的支墩上面,20多名施工人员忙着校正造槽机内外模板。
“渡槽就是走水的高架桥,两个墩子之间为一跨,单跨30米,目前已架设完成渡槽4跨。改建工程采用造槽机原位整体现浇工艺,将大量依靠人力在高空的作业转化为液压系统遥控操作,不仅安全,还能节约大量费用和时间。”漆水河项目部副经理曹卿笑着说。
渠库连通 保障供水
咸阳市礼泉县宝鸡峡泔河水库是灌区下游渠库结合的一座中型水库。草长莺飞,百鸟争鸣,湖中快艇飞驰,水面溅起雪白的浪花。上到高51米的水库坝顶,南北长400米的坝顶上是宝鸡峡灌区西干四支渠道。
“宝鸡峡灌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渠系优势,把所有河流全部连接,这就好比‘长藤结瓜’,形成一个连通的水系。河、库、渠连通,可以顺渠道从上游往水库里调水,也可以从水库顺渠道往下游调水。”宝鸡峡管理局规计科科长高明强说。同时,管理局加大河湖“清四乱”、灌区“清三乱”治理力度,在保障渭河生态流量5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同时,大力推进节水措施,节余的水源运用于城市工业用水和生态景观供水。
目前,宝鸡峡灌区已实现渠道联控联调向咸阳市双照湖生态供水,形成湖水景观面积560亩。泔河水库向西咸新区供水项目可行性报告通过审查,西咸新区第二水厂供水项目进入主体建设阶段,第三水厂供水项目主体建设基本完成,向东庄水库枢纽施工供水项目初步设计报告通过上级批复,将全面进入建设阶段。
“水是农业之基、乡村之魂,宝鸡峡灌区把服务‘三农’摆在优先位置,加快补齐灌排设施短板,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全力以赴保护好这一渠清水,保障灌区粮食生产安全。”赵波说。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9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