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农业部启动养殖大鲵标识化管理 “娃娃鱼”有了“身份证”

2015-06-04

  中国水利网站6月4日讯(记者 汤少林 王剑)6月3日,记者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陕西省渔业局共同举行的大鲵标识管理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自2015年6月1日起,国家实行养殖大鲵及其产品的标识化管理,并委托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负责标识管理的开发和日常服务。今后,市场上出售的人工驯养的大鲵将拥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一次性的唯一身份识别标码,旨在进一步加强大鲵野生种群及栖息地保护、建立标识管理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加强大鲵市场监管和疫病防控。

  新闻通气会现场,长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渔业渔政管理办公室主任、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介绍说,标识的作用在于区别野生大鲵和人工驯养大鲵,通过具有防伪功能的标识牌、标识签代码相关信息可以查询和追溯标识牌、标识签所对应的养殖大鲵及其产品相关信息来源。通过标识管理可以使得人工驯养的大鲵自由进入市场,促进人工驯养大鲵市场的健康长效发展,同时标识管理可以对野生大鲵进行保护。此外,标识管理可以追溯产地、保证养殖产品质量。

  大鲵作为中国特有的两栖动物,天然资源在历史上相当丰富。由于过度捕捞、森林砍伐等原因,自上世纪60、70年代以后,大鲵天然资源出现大幅下降。80年代以后,大鲵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经过二十多年的保护和发展,其野生种群的主要栖息地得到保护,局部地区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人工驯养繁殖种群数量大幅增长,在部分地区已发展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在培育养殖新品种、促进产区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全国已建立了53个涉及到大鲵保护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62.51万公顷,约占全部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个数的25%;其中,以大鲵保护为主要任务的保护区有38个,面积达到30.37万公顷。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宣传教育与保护管理,非法捕捉野生大鲵行为大为减少;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人工增殖放流不断恢复自然种群数量,累计向天然水域放流大鲵6万余尾,天然野生大鲵存量达10万余尾。

  陕西是大鲵养殖大省,大鲵养殖主要分布在汉字、安康和宝鸡市。2010年6月1日,汉中市被授予“中国大鲵之乡”称号。汉中市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是大鲵等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适生区,资源分布广泛,为全国四大原产地之一。据陕西省渔业局总工程师孙长铭介绍,陕西大鲵养殖自2000年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陕西大鲵苗种数量大致在400万尾,养殖数量大致在360万尾左右。陕西拥有大鲵自然保护区8个,人工放流大鲵6万多尾。陕西大鲵养殖和繁育能力占全国60%以上,规模化养殖基地2000多处,获得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公司和合作社213个,家庭养殖3万多户。陕西大鲵经济产值突破20亿元,占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的30%以上。

  记者从通气会上获悉,大鲵是我国第一个采用标识办法对其养殖产品进行规范管理的水生野生动物,养殖大鲵标识管理也是在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新形势下,探索如何更好地平衡保护与利用之间关系的一次有益尝试,意义重大,示范作用明显。

  大鲵生产企业可凭《驯养繁殖许可证》,向省级渔业行政部门申报一定数量的标识。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按照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数量,向其配发标识,标识配发情况报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备案。自6月1日起,经营利用和运输具有标识的养殖大鲵,不再需要申办相关审批手续。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正在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可,实现标识可查询、可追溯。大鲵的捕捉、驯养繁殖,以及没有标识大鲵的经营利用、运输管理仍按照现行规定执行。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6月4日

汤少林 王剑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调研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
陕西李家河水库提前向西安供水
解渴延安
点亮山区幸福生活——陕西农村小水电建设走笔
山清水秀“绿”更浓——陕西省汉中市多方携手保水质纪事
绿为底色“水文章”——陕西省安康市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纪事
一个“舍”字映丹心——陕西省商洛市有效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纪事
陕西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获水利部批复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