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月28日讯 去年冬天以来,西安市降雨偏少,部分农田表层持续缺墒,为此西安市积极做好抗旱冬灌工作,力保夏粮丰收。
降雨偏少 旱情露头
去年11月25日以来,西安市持续近60天无有效降水,与多年平均比较降水量偏少一倍,气象干旱明显。持续干燥天气加剧土壤水分蒸发,土壤墒情进一步下降。
今年1月7日—8日,西安市旱情测报中心对全市10个监测点土壤相对含水率进行测定,9个测报点测报数据均高于冬小麦生长发育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率65%的下限值,土壤含水量总体适合小麦越冬,但局部地区农田土壤墒情呈下降趋势,虽对全市影响较小,但应提早应对。
综合分析,全市冬小麦大部分长势正常,未有死苗现象产生。但蓝田白鹿塬、临潼骊山塬、灞桥洪庆塬、长安东部塬区等区域,因秋播前期土壤墒情差等原因推迟播种20余天,造成大约10万亩麦苗长势较弱,未有有效分蘖、次生根少。
提早应对 科学部署
西安市水务部门结合气象、墒情、苗情等相关情况,提早动手启动冬灌工作。西安市政府也于1月3日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全力抓,好当前抗旱冬灌工作。1月21日,西安市在阎良区召开全市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和抗旱灌溉工作现场会,要求各区县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全力做好当前抗旱灌溉工作。
充分发挥非工程措施开展抗旱。在今年抗旱灌溉中,西安市继续推行市属灌区抗旱期间免费向农民灌溉的政策,对其它灌区则要求各区县从资金、物资等方面给予补助,尽力减轻群众负担。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导下,各区县水务部门及时对水利设施及配套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维护,确保设备运转正常;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冬灌技术指导。
积极发挥抗旱服务队作用。西安市充分发挥各级抗旱服务组织机动灵活、方便、快捷、高效的优势,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抗旱服务。
同时,市旱情测报中心采取人工旱情监测与自动化监控系统相结合方式,严密监测旱情,定期制作《西安旱情》简报,及时发布最新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人力20万人,启动机井2.8万眼,投入抗旱冬灌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冬灌面积140万亩,为夺取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