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4月7日讯(记者 王剑 通讯员 汤少林)4月6日,来自中国日报、《今日中国》杂志社、第一财经日报等中央级媒体,香港文汇报、香港商报、澳门日报、澳门电视台等港澳媒体,以及越南通讯社、韩国通讯社、泰国中文电视台等境外媒体共40多家媒体的60多名记者,在陕西省政府新闻办、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带领下,先后深入省宝鸡峡灌区、石头河灌区和杨凌示范区,对陕西省大型灌区节水续建及灌排泵站项目建设和小水重点县建设等民生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采访考察。
位于扶风县的韦水倒虹是宝鸡峡灌区塬上总干渠跨越韦水河谷的一座大型输水建筑物,是由钢管和混凝土管组成的双管桥式倒虹,犹如两条奔腾的巨龙自天而降,相挽并行。倒虹单管长880米,最大水头70米,设计流量52立方米/秒。韦水倒虹工程控制着塬上灌区159万亩的灌溉面积,是十分重要的咽喉工程。采访记者在听取了省宝鸡峡灌区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后,沿着砖石砌成的陡峭台阶,顺着倒虹通上进水口的虹身,来到倒虹腹部,参观韦水倒虹除险改建后的壮观景象,为宝鸡峡灌区对全省粮食安全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到振奋。
无边的水雾笼罩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猕猴桃园。省石头河灌区青化万亩节水示范园设施面积1.87万亩,有效控制面积1.3万亩,年节水能力近400万立方米。通过示范园的建设,园区粮经比例已由以前的7:3变为现在的2:8。采访记者听取了简要介绍后,拿起“长枪短跑”,争相拍摄正在“享受”微喷灌浇灌下的成片猕猴桃。
杨凌示范区新华府果蔬专业合作社占地300亩。中外记者登上观光塔,看到已建成的日光温室180余座整齐划一。该基地的灌溉设施是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项目,主要灌溉形式为微喷灌和滴灌。由于灌溉形式的改善,种植结构得到优化,高效经济作物亩均产值在1万元以上。在人参果种植大棚,自动监测、自动控制和适时灌溉系统让中外记者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真谛。中央及境外媒体的记者通过采访,深受感触,亲眼目睹了陕西水利部门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具体行动和巨大成就。
陕西省水利厅农水处、机电排灌站、宣传中心,省宝鸡峡管理局、省石头河水库管理局负责同志,杨凌示范区水利部门负责人参加了采访活动。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