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2月25日讯 针对县城供水设施老化严重、供水能力不足情况,今年陕西省完成投资4亿元,对43个县城的水源和管网进行了改造,使得全省县城供水能力将近120万吨,有效地保障了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1996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全省84个县(区)供水业务划归水利部门管理,并继续承担全省13个市供水水源工程建设管理任务。十多年来,陕西省各级政府把确保城乡供水用水安全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使得县城供水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人员较多、设施老化,以及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加之县城的扩张,使得大多数县城供水企业经营困难,供水能力不足。
针对此,陕西省水利厅加大前期工作,为县城供水企业设备改造奠定基础。全年共审批县城供水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19个,督促各地完成了74个县87处水源和管网改造工程前期工作,涉及投资31亿元。会同省发改委和住建厅编制了《陕西省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及2020年远景规划》,共涉及84个县城,总投资48亿元,为全面开展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全面完成2011年县城供水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项目,使得43个县区的水源和管网得到了改造。开展了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调研工作,起草了《陕西省县城供水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送审了《陕西省城镇供水行业定员管理办法》,等待省政府常务会议正式审议。
在做好基础设施改造建设的同时,陕西省还启动了10个县城供水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山阳县、太白县已分流人员20多名,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户县、志丹县、略阳县开展了水价调整工作,“保本微利”的观念不断增强;子州县、白河县通过社会融资1200万元,对企业设施进行改造建设。礼泉县与民营的通达水务公司达成国有化改革方案,富平县也专题研究了城中村纳入县城供水统一管理的方案,为各地做强县城供水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