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 11月22日,虽然深冬的陕北天寒地冻,但延安市安塞县延河湾镇寨子湾村58岁的张金富,却正忙着将苹果装上运往上海的大卡车。抱着一箱箱四十斤重的苹果,老张装车比小伙子们还利落。
“我家共有9亩果园,2010年县水利局给果园里修建了3口水窖,现在灌溉、打药用水都特方便,再也不像过去那样下沟爬坡地去一趟趟挑水。苹果连续两年丰收,今年产量达2.4万斤,共卖了6.5万元,集雨水窖帮了大忙。”张金富满脸幸福地说。
张金富家的丰收只是安塞县集雨水窖惠及村民发展苹果产业的一个缩影。因为有了集雨水窖,安塞县的山地苹果不仅形成了品牌,而且还畅销到上海、福建等省市,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位于延安市北部的安塞县,是革命老区,区内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全县现有苹果面积36.5万亩,大棚4.2万棚,其中山地大棚1.4万棚。由于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棚栽、林果产业的长足发展。为了解决苹果灌溉用水问题,安塞县投资6000万元,建成山地果园灌溉面积1900亩,山地大棚蔬菜灌溉93棚。
“1亩地建一个7.5立方米的集雨窖,不仅可以满足果树喷药、涂白用水,在干旱季节还可以解决每亩45棵果树的灌溉问题,既降低了果农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果品产量和质量,农民群众对实施果园集雨窖灌工程的积极性很高。”安塞县水利局负责人说。
连绵的山梁沟壑,脱去了万紫千红的艳装,换上了庄严凝重的礼服,越发显出苍劲与雄奇。延河湾镇方塔村果园里,果农郇生强小心翼翼地拂去集雨窖盖上的杂草,舀出一小桶清水,撒入一小包除虫剂,为果树喷洒农药。“这些集雨窖真是方便,再不用从山底下挑水了,而且还能在春冬干旱季节缓解旱情。” 郇生强说。
方塔村是山地苹果专业村,全村有苹果面积2470亩,人均4.3亩。村党支部书记白光荣说,2009年该村先行实施了山地果园雨水集蓄利用灌溉项目,建设集雨窖500多个,现在山上存水量达35000多方,有效地解决了无水灌溉的难题。2012年全村苹果产量达到15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370多万元,比去年增收60多万元。集雨窖被老百姓高兴地称为“及时雨”、“致富窖”。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