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1月6日讯 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11月5日,西安浐灞生态区顺利通过国家水利部组织的国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技术预验收,这标志着浐灞生态区在西部地区率先晋级为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
5年前,由于乱挖乱采、乱排乱倒,使得浐灞生态区“垃圾成山、沙坑遍布、污水横流”。针对此,浐灞生态区创新管理和运作模式,编制了《浐灞生态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水系整治和修复、污染治理和污水回用、湿地保护与修复等,总投资18.9亿元。
5年来,生态区新建4座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从零提高到37.5万吨,年中水回用量达1100万吨,浐灞河水环境质量基本恢复到地表Ⅲ类水平。并完成了浐河碧水工程,封堵排污口25个。关闭了灞河沿线22个沙场,利用原有大片沙坑和河滩地,建设大小不一的人工湖泊,引入灞河水源,建成广运潭生态景观工程。利用堤外原有沙坑自浐河引水,形成五个首尾相接的串形湖泊,形成全长6公里、宽0.5公里、总面积达1000亩的湖泊型湿地,建成雁鸣湖湿地工程,不仅极大的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而且还吸引了大批的鸟类来此栖息。
验收组一致认为,浐灞管委会努力把一个生态重灾区建成水环境涵养功能充分、水生态景观优美、人居环境舒适、经济发展繁荣、社会文化进步的生态新区,在西部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同意通过技术预验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