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泾惠渠灌区衬砌清淤 末梢又见清水 |
|
2007-12-14 |
本站12月14日讯(记者 秦延安 通讯员 黄卫涛)“过去我们用清河的污水浇地,浇后不仅麦苗不好,而且土壤板结严重,泾惠渠衬砌清淤后,现在我们又重新用上了泾河的水浇地,来年肯定是个丰收年”。陕西省三原县独李乡赵曲村10组一位正在灌溉田地的农户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据悉,该组处于泾惠渠灌区二支渠下游的24斗渠,因种种原因该斗渠从90年代以来就无法引泾水灌溉,农作物一直用赵曲抽水站污水进行灌溉。为了切实解决该组田地的灌溉问题,今年三原站通过实际调查,充分了解农民灌溉用水的相关情况;紧紧抓住灌区续建配套项目的有利机遇,对二支渠下游2公里的土渠进行了衬砌;结合灌区三修两清工作,在恢复和扩大失灌面积上下功夫,对24斗的斗渠和有关分渠进行彻底的维修和整治,使得十几年未灌溉的麦田能够引到水。
“上游水满渠,下游干死禾”,说的是渠道年久失修导致输水不畅。如今,这种局面正在泾惠渠灌区悄悄改变。据了解,近年来,泾惠渠灌区先后实施世行项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和农业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累计投入改造资金2亿元,使得各级渠道达到设计能力,渠道边绿树成荫,水工建筑物漂亮美观,机电设备启闭灵活。改造后的泾惠渠灌区,粮食年总产量由改造前的56.9万吨增加到82.34万吨,灌区复种指数由改造前的1.66提高到1.77,灌区农民年户均农业纯收入由改造前的1584元增加到4752元,年新增节水能力2623万立方米。
今年9月到11月,在“三修两清”工作中灌区大干快上,先后动用挖掘机、推土机等13台,割草机20台,最高日上劳3000人,完成干支渠清淤产草401.1公里,完成土泥方14.87万立方米,维修建筑物227座,检修水泵13台,机电闸门14座,恢复灌溉面积达5万余亩,使得一些边远田块和多年用不到渠水的“水中旱”、“渠边旱”在今年冬灌中用上了渠水灌溉。目前,灌区冬灌引水已达2600万方米,灌溉农田16万余亩,预计到春节前灌区大面积麦田都可以得到灌溉,为明年小麦丰产提供了保证。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12月14日
|
|
秦延安 黄卫涛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