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12日讯(通讯员 秦延安)“我省水利部门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使得全省项目公开招标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年全省水利投资达196亿元,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突破100亿立方米.”这是记者从
4
月
11
日
召开的陕西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信息。
近年来,陕西省各级水利部门坚持建管并重,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管理,深化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项制度改革,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了所有水利基建工程都执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先后出台了《陕西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暂行办法》等10个规范性文件,省水利厅先后核准招标实施方案190多个,核查招标文件205个标项,现场监督招标150多次,受理招标投标情况备案报告130多个。228个标项采用了复合标底进行招标,占招标项目的82%.全省项目公开招标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陕西水利信息网上完成了35个工程52个标项的招标信息公告和28个工程49个标项的中标结果公示,进一步提高了招投标活动透明度。同时,还组建了评标专家库,监督并向有关单位提供评标专家1500多人次,对457名注册监理工程师开展了继续教育,公布了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机构及投诉电话等,共调查处理招投标投诉5起。理顺质量监督体制,7个设区市成立了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咸阳、榆林等4个市落实了质量监督机构的全额事业编制,全省质量监督人员达134名。先后对774项工程进行了质量监督,涉及投资88亿多元。汉中、安康、榆林3个市还对本辖区经营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实施了监督。加强水利工程验收工作,与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签订了工程验收目标责任书,截至目前,共有240多项工程通过了验收,占验收任务的45%.以文明施工为目标,先后有3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水利建设管理先进个人和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稽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省关中灌区改造工程世行项目办公室被评为“全国水利建设管理先进集体”,西安黑河水利枢纽等3个工程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建设工地”,宝鸡峡渠首加坝加闸等9个工程建设单位先后获得了“陕西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来源:中国水利网 2006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