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包璐影
今天凌晨1点,位于江苏路的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值班室灯火通明,大屏幕上显示9号台风“利奇马”的路径图每隔60分钟更新一次。
当台风警报升级后,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大风大雨如约而至,当人们伴随着风声雨声进入梦乡之时,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密切关注这天气的变化,切实保障申城安全有序。
故事一:一张被打断多次的值班表
昨晚10点33分,端坐在市防汛办403办公室的黄海雷松了口气,他缓缓拧开手里黑色水笔的盖子,翻开桌上蓝色文件夹的封面,停顿了30秒后,开始逐字逐句地在一张表格上填写起来。
身为当天市防汛办的值班人员,黄海雷需要填写值班记录表。刚在表格上写下两个字,他的手机就响了。接起来一听,原来是某委办局的同志打来核对数据的。1个半小时之前,这里刚开完一次紧急会议,全市各区防汛办仔细汇报了相关情况,黄海雷需要将里面的信息仔细核对,对外发布。
这通电话打了约2分10秒,数字和各种细节重复报了两遍,就怕有疏漏。挂断手机,黄海雷又提起笔接着填写。
没一会儿,手机微信里发来一条消息,黄海雷点开一看,根据上级要求,必须马上要出一份专报信息。赶紧整理材料,和同事商量,那张值班表又被搁在了一旁。
故事二: 一位“喝”了29年台风的“老师”
这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就这样进进出出了好多人,每一年,仿佛都会经历几次这样的忙碌,才算完整。
在这里,由24人组成了市防汛指挥心中,涵盖全市38个成员单位。每一年,人们总是在刮风下雨的时候才会想起他们。
24人之中,除了有像黄海雷这样的当班值班人员之外,还有一位已经和汛期、台风打交道29年的老同志,人们都亲切地叫他“章老师”。
他就是市防汛办副主任章震宇,大家总是喜欢开玩笑,说他那个逐渐变大的腰围都是“喝”台风“喝”出来的。每来一个台风,不管周边换了多少值班人员,章震宇的身影一直都在。
这次“利奇马”来临,章震宇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仿佛又遇到了14年前的“麦莎”一般,速度快、力气大。当年的应对模样好像还在眼前,相比14年前,这一次,申城沉着冷静了许多,更自信、更稳重了。
14年来,在每一年的台风季里,章震宇所在的市防汛指挥中心基本都是“十防九空”。很多市民不理解,总说“你们就喜欢小题大做”。可搞防汛抗台风的人却深知,宁可扑空也要慎重,不允许留有一丝丝的侥幸。
凌晨1点多了,窗外的风刮得有些重,同事“前一夜”从食堂打了些面条作为宵夜放在桌上。催了几次,章老师却总是没有吃。手里不是在改专报,就是在打微信联络相关事宜。一碗汤面就这样硬生生被晾干了。
墙上的时钟滴滴答答走个不停,眼前的台风路径图每隔60分钟更新一次,身边的远程视频里一直在隔空喊话,所有的一切都不曾停歇。
这是一场考验,这一夜,在这间小小的防汛办公室里,他们枕戈待旦。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