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7月31日讯 (通讯员 刘祎芸)近日,随着最后一块围挡顺利拆除,合肥路(马当路~顺昌路)道路积水改善项目全面建成通水。这是2019年第一个建成并发挥效益的道路积水改善项目。
据了解,合肥路路段排水管道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管径较小,雨水口及雨水连管排水能力不足,汛期受梅雨带及台风影响,时常发生道路短时积水情况。此次,采取开槽埋管的方法对排水管道进行翻排,用排水能力更强的大口径排水管材替代现有小口径管道,大大增强了路段暴雨排水和管道蓄水能力,随着道路积水改善项目的建成通水,该路段暴雨积水的现象将缓解。
合肥路地处市中心,背靠一大会址,紧邻地铁出口,沿线单位众多,往来合肥路的上下班市民、参观游客人流交织,为了降低施工对周边地区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工程实施前,参建单位深入沿线单位小区,认真开展前期调查研究和工作对接,积极研究交通组织方案,确保项目实施期间沿线单位和居民小区车辆和人员出入正常。项目实施期间,适逢本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和全面施行,为了方便环卫清运生活垃圾,施工单位每周一、三、五上午在相应小区弄堂口铺好钢板搭建临时便道供环卫车辆顺利通行,同时派遣专人帮助居民将不同的垃圾桶推到方便倾倒区域并归位,有效保障了居民正常生活秩序。
在施工过程中,行业部门了解到,在施工路段附近的马当菜场由于管理单位缺少专业设备,排水管道疏通不到位,经常发生因排水管道堵塞导致污水冒溢的情况。为了解决菜场排水不畅难题,施工单位所属的排水志愿服务队主动上门义务疏通管道。“污水不冒了,臭气也没有了,现在买菜觉得舒心不少,”来买菜的居民向记者表示,“没想到,他们在马路上排管子,还能义务帮我们疏通管道,非常感谢他们。”
据排水部门介绍,本市濒江临海,地势低平,中心城区排水管网建成时间早、管径小、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不高,发生台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容易造成道路积水,影响市民生活和出行安全。本市中心城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一般结合道路改建、维修工程同步实施。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来,已累计实施338个路段,敷设排水管道约166公里,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道路积水问题,保障了周边居民生活和出行安全。今年,本市共有11个道路积水改善项目列入市府实事项目,涉及杨浦、黄浦、普陀、静安、虹口等区,敷设排水管道近5.7千米。除已通水的合肥路(马当路-顺昌路)外,有7个项目正在建设中,3个项目正加紧推进前期工作,所有项目计划在11月底前全部建成通水,发挥效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