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整治的嫩江河
中国水利网站1月23日讯(记者 欧阳田军 通讯员 刘祎芸)近日,杨浦区组织60多个沿河小区的居民代表走访了区内已经治理好的嫩江,以及还在重点治理当中的虬江、杨树浦港、东走马塘,并就杨树浦港水系河道治理的情况与杨浦区河道治理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拉开杨浦开门治水的大幕。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有很多需要社区居民理解与合作联动的地方。”杨浦区建交委水务科科长宋建华告诉记者,河道治理也是社会治理,要充分调动百姓的参与度,“打开门来治河道”。
走过嫩江河,居民们纷纷发出赞叹。向来水动力不足、淤泥沉积的嫩江河,如今清澈畅通,河面上投放了生态浮床和曝氧机,不但让水流动起来,还形成了一个个“喷泉绿岛”。
宋建华告诉记者,目前嫩江河0.6公里河段的治理已经完成,今年计划实施虬江、东走马塘、杨树浦港和小吉浦四条河段的治理,努力实现到2017年底全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的目标。
杨浦区采用了干河施工法来治理小吉浦河,首先将河水抽干,将淤泥挖出来,再投进药水。“药水投放以后,异味很大,居民每天都来投诉:不是说治水吗,怎么反而更臭了?”郑明说,疏浚过程中挖出沉积的淤泥和投放药水都会造成难闻的气味,这个过程需要居民谅解和支持。
虬江河是杨浦区的最长的河流,长5.6公里,一边是创智天地、江湾体育场,一边是三个居民区,政通一小区就是其中一个。郑明告诉记者,居民投诉最多的是泵站放江的问题。“特别是在雨季汛期的时候,泵站一放江,河水就开始发黑、冒泡泡。”
雨污分流,难在哪里?“首先难在防汛和放江之间平衡。”宋建华告诉记者,汛期的时候,泵站的蓄水量有限,如果不放江,居民家里就要进水了,平衡两者关系一直是难题。“为尽量减少放江,市水务部门正研究建设雨污调蓄池,有效控制初期雨水污染,同时减少污水放江量,控制入河污染。”除了雨污分流难题以外,居民住宅楼的阳台设置的都是雨水管道,是直接排进河里的,但现在很多居民都将洗衣机放在阳台,造成洗衣机里排放出的有皂液的污水混集在雨水中排入河中。宋建华指出,这就需要居民意识的提高和实际行动的配合。
据了解,按照计划,杨浦区将在今年3月前完成大武川等3个分流制排水系统98个雨污混接点的改造,并同步开展相应居民小区内部的雨污混接工程改造。同时,针对已排摸出的沿河排放口,在今年6月前,全面封堵违法排污口,基本杜绝违法排污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