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上海最后一处给水站完成使命搬进博物馆

2015-12-14

  中国水利网站12月14日讯 (记者 欧阳田军 尤珍)昨日,上海供水史上的特别见证——老闸北最后一处“给水站”,在完成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使命后,停止使用,拆除后由上海市自来水博物馆收藏。

  记者在位于老闸北苏州河北岸的长安路63号大院天井里,看到了这处“给水站”。这是一个由十几根分水管和水龙头组成的“水管树”,白色的、橙色的、黑色的分水管,一根根像爬藤一样,攀附过老旧的墙壁甚至屋顶,延伸到二楼的各家住户门口。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围着它一阵忙碌,从各个角度拍照留存,给关键部位做记号,为以后组装展出做准备。据老住户介绍,这处“给水站”的前身,是一个公共水龙头,当时共用同一个水表。每天,63号的几十户居民拎着铅桶,到水池边排队拎水,有的就直接在水池边淘米、汏衣裳,一边干活一边拉家常,大家称其为“大院里的给水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住在这里的部分居民年纪大了,拎水上楼不方便,就有人从总管上接出分管,拉到楼上自家门口。邻居也纷纷效仿,很快就长成了一棵五彩的“水管树”。如今此地被旧改征收,居民们都要离开大院了,对这棵朝夕相处几十年的“水管树”恋恋不舍。最后搬走的居民黄解华感叹:“我们从小在这个院子里长大,家家户户都用这些龙头里放出来的水,如今要拆,还真有点不舍得。”

  随着这些年上海旧改,棚户简屋大批消失,“水管树”也越拆越少。上海自来水博物馆决定收藏老闸北这棵“水管树”,作为申城供水史的见证,记录那个年代的历史。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毅表示:“‘水管树’是上海历史的活化石,今天上海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水管树’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这件当代文物,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保护起来,可以成为后人回顾历史的独特教材。”

  据了解,这处“给水站”是电视台新闻坊一位老记者,在跟随烟草专卖查抄假烟时发现的。北站街道和相关居委会积极配合保护收藏,也了却了城市遗迹保护者的美好心愿。拍照、登记、留记号……博物馆工作人员忙完后,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供水分公司闸北供水管理所的师傅们,开始小心翼翼地拆卸“水管树”,将它送往博物馆“新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12月14日

欧阳田军 尤珍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上海奉贤区治黑臭河与保护老街风貌双管齐下
上海青浦请走河边“企业”还水景于民
上海又一治水工程喜获“鲁班奖”
上海浦东:16座水闸联动 应急排涝与改善水质兼顾
借助微信提升便民举措
上海闸北:“月嫂”护河扮靓了“水文章”
2015浦江创新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上海积极备战“杜鹃”台风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浙江三门:绿化河岸 打造生态景观带.jpg
江西浮梁县大举整修河道.jpg
上海青浦请走河边“企业”还水景于民.jpg
首页大图.jpg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