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村民们看得见的变化
——上海浦东新区实施村庄民生水利建设见闻

2012-06-26

整治后的浦东新区村庄河道新貌

整治后的浦东新区村庄河道新貌

大团镇园艺村10组宅前小河美景一片

整治后的大团镇金园村王家洼港水清岸绿。水上休闲长廊成为村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整治后的大团镇海潮村团东港

农桥改造方便村民出行

  “过去的自来水像眼泪水,现在水清、流量大,洗澡也能用上莲蓬头了!”近日,上海浦东新区大团镇周埠村六旬村民王海龙逢人就会报喜。来到王老伯家,他正张罗午饭。拧开水龙头,只见自来水哗哗地流到淘米盆里,王老伯翘起大拇指称赞,伲已彻底告别了用水难。

  这是浦东新区实施村庄民生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浦东新区以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衡化为目标,大力推进村庄民生水利建设,内容包括污水治理、河道整治、低压水网改造、农桥、绿化、屋宅整理等8大类项目。浦东新区计划用5年时间实施村庄改造,总投入76亿元,惠及17个镇、230个行政村、20万家农户。自2010年以来,浦东新区已完成165个行政村实施村庄改造,惠及农户9.63万户。

  初夏时节,笔者来到“农业重镇”大团镇采访,看实施民生水利建设带来的新面貌,听村民讲述村庄改造的故事——

  顺口溜夸赞村庄新貌

  平坦宽畅的沥青马路,白墙黛瓦的农宅,水清岸绿的小河……走进周埠村,清洁优美的村庄新貌令人眼前一亮。

  “沥青马路进村庄,水清岸绿绕家园,墙面白化地绿化,截污纳管河水清……”10组66岁村民瞿学仁用顺口溜夸赞着村庄改造带来的新变化。

  在村委会东面,原先的一处低洼臭水浜被改造成了休闲健身点。瞿老伯对家门口的变化感受最深。以前这里地势低,河道淤积发臭,蚊蝇特别多。实施村庄改造后,经过大力整治,清除了垃圾堆物,疏通了河道,半亩多的低洼地被改造成了一个“小花园”,有绿色草坪,有休闲通道,有健身器,小河边有仿木栏杆,还建造了一个休闲凉亭。瞿老伯逢人便说“村庄改造,赞的赞的!”

  对于周埠村10组的100余户村民来说,他们感受最深的是告别了用水难。周埠村10组的供水管网建于上世纪80年代,各类水管口径普遍小,日久老化生锈,村民家中的自来水总是细流难畅,水也很混浊。由于水压低,淋浴器、抽水马桶长期闲置,成了摆设。每当热天用水高峰,村民对用水难的意见可大了。村干部一直在寻找解决的办法。去年村庄改造启动,10组的低压水网改造被列为重点项目。换上了大口径的水管后,水压低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王老伯拧开家中水龙头,只见自来水哗哗地流到淘米盆里,王老伯翘起大拇指称赞,伲已彻底告别了用水难。

  村支部书记唐宝龙说,周埠村实施村庄改造,路桥建设、污水治理、低水压改造、河道整治、公建设施完善等八大项目几乎都有,有8个组实施了污水纳管与污水治理工程,涉及1400多户农户得益,47条淤积河浜得到了疏浚,还对2户困难户的破旧危房实施了改造。这项工作得到了镇领导的重视支持,村里的党员干部都齐心协力,也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配合。感人的故事也很多,刚开始时,有些村民对村庄改造并不支持,村干部一次次的上门宣传。后来,许多人都明白了村庄改造是造福村民的实事工程,纷纷转变了态度。去年9月,在推进“河道整治”的时候,10组的瞿老伯带头将河边的柴草、旧砖头等杂物清除掉。

  水清岸绿绕家园

  来到金园村,映入眼帘的是水清岸绿的优美环境,金园村11组王家洼港附近的村民王翠仙一脸灿烂说,就在一年前,这条东西向的河道淤积严重,河坡坍塌,环境脏乱,王阿姨一直盼望早日治理。令她惊喜的是,去年村庄改造开始后,近1公里王家洼港整治工程被列为重点整治项目。

  河道整治采取了疏浚、护岸、绿化、截污等措施,沿河修建了防汛通道,路宽了,还新建了一座农桥,方便了村民出行。更让王阿姨喜出望外的是,王家洼港上还建造了一座水上休闲长廊,像九曲桥一样的木桥通向休闲亭子,沿河还有护岸木桩、仿木栏杆与绿色草坪,构成了一幅美妙图画。如今,11组的村民们都喜欢到河边散步,水上休闲亭里每天都有许多村民悠闲聊天。

  大团镇水网密布,乡村河道是村庄的“面孔”。在开展河道整治中,大团镇注重“沟通水系、改善水质、保持水土、修复生态”,全面清除河道淤泥垃圾、清除岸边违章搭建及河道阻水物,包括鱼簖和沉船等。通过疏拓河道、拆坝建桥、打通断头浜等手段沟通水系,增加槽蓄能力和水体流动能力。一般河道以面清岸洁、沟通水系、修复生态为整治目标;对主干道两侧、村庄居住中心等重点整治河道,因地制宜实施绿化、亲水平台、休闲便道、小水桥等,形成具有江南乡村特色的水景观,为村庄增添了魅力。

  截污纳管河水清

  走进在车站村9组,一幢幢农家楼房墙面整修一新,平坦的村道中间有一道明显的开挖整修痕迹,听介绍才知道,这下面就是新铺设的截污纳管管道。“以前生活污水都流到附近的小河里,污染了环境。现在政府出资建造了污水纳管系统,水环境清爽多了。”9组的汪阿姨说。过去,村里生活污水大都流入河道,加上有的村民往河道乱扔垃圾,导致河道发黑发臭。如今,村里实施污水纳管集中处理,村里的河道也日渐清澈。

  一位村干部说,车站村位于南团公路东侧,距离污水干管不足2公里,具备纳管处理的条件。地下铺设的污水总管管径有100厘米,支管也有60厘米,还建造了一座污水泵站,这样就可以使每家的小污流全部进入污水总管,有效杜绝了河道污染源。这样的截污纳管工程,在当地还是第一次。

  根据测算,村民住宅离污水总管2公里以内的,全部铺设收集管道实行纳管,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对2公里以外的,建造污水池,收集各家的污水进行生化处理;而对于零星分散的农户,则采取改造三格化粪池,做到不让一户村民家中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排。

  生活污水不再直排河道,村沟宅河越来越清,居住环境越来越美,村庄改造让村民得到实惠的同时,农村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悄然改变:往河道扔垃圾的现象不见了,将污水泼在家门口和路边的现象消失了。许多村民自觉改变了陋习,还教育下一代争做“环保小卫士”。

  舍弃“自家利益”支持治水

  在海潮村采访的时候,村民们七嘴八舌说起“夏六仙牺牲个人利益支持河道整治”的故事。

  在海潮村7组、18组等5个组,村民宅前屋后的小河以前互不贯通,淤积严重,成了一潭死水。整治中采取了拆除土坝、建桥建涵的方法,使河道沟通。村民夏六仙高兴地说:“河道沟通了,水系盘活了,环境就清爽了。”

  夏六仙今年56岁,她的住房和农田都在小河边,如果实施河道整治,就会涉及到她家附近河边的树和建筑物等。于是,村干部上门与夏六仙商量,想不到她非常爽快:积极支持河道整治,马上清除树和建筑物。“村干部也是为了大家,如果我不清除这些东西,就会影响大家的利益,许多村民都盼着早点实施河道整治呢。”夏阿姨感慨地说。后来,在河道整治时需要绿化土方,夏六仙又慷慨地让施工人员在自己的承包田里取土,尽管取走熟土对种植生产很不利。村民们都对夏六仙牺牲个人利益支持村庄河道整治的事迹交口称赞。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6月26日

陈志强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