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治后面貌一新的浦东生态河道
上海浦东新区濒江临海,河网密布,共有大小河道1.2万条段,总长7400多公里,沿海一线海塘115公里,沿黄浦江防汛墙65公里。“十一五”期间,新区不断加大水利投入力度,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在保障防汛安全、强化供水保障、改善水环境面貌、夯实农田水利基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浦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浦东加强了“四道防线”基础设施建设,有72.8公里一线海塘达到防御200年一遇高潮及12级台风标准,有63.9公里沿江防汛墙达到防御千年一遇高潮标准,城区排水和区域防汛能力持续提高,保障了防汛防台安全。
供水集约化惠及百姓。新扩建金海一期、临江、惠南、航头等一批水厂,供水能力增加84万立方米;同时通过扩建水厂、推进供水集约化、实施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低压水网改造、关闭中小水厂等措施,特别是青草沙水源地建成后,供水量和水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水环境面貌得到改善。通过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骨干河道、黑臭河道和中小河道整治工程,累计整治河道7940条段4500余公里;加大截污纳管建设力度,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2%;整体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景观建设取得新发展,我国最大的城市景观人工湖——滴水湖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2%。通过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滚动推进,加大截污纳管建设力度,完成污水治理三期工程浦东收集系统、华夏中路等污水干管,以及三林、北蔡等镇的雨污水分流纳管工程,开展农村地区污水纳管工程建设;北片污水收集系统基本建成,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2%。
节水指标全市领先。浦东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浦东开发20多年,人口增长3.5倍、GDP增长75倍,但用水量仅仅增加了1.1倍,万元产值用水量更是连年下降。统计显示,新区万元产值用水量从开发初期的67.5立方米下降到如今的22立方米。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成效。浦东现有农田灌溉面积26.5万亩,农田水利设施有地下渠道2606公里、电灌站607座916台套。按照“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因地制宜、有序实施”的原则,持续开展设施粮田水利工程、灌溉泵站改造、引水河疏浚等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保障能力,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