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历城河务局遥墙管理段的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冰凌观测。张庆民 摄
中国水利网站2月7日讯 (通讯员 田仁云 张庆民)受持续低温影响,近日,黄河下游济南段出现了2018年第二次流凌现象,流凌密度为10%-50%,淌凌密度还是比较明显的。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济南河务局各级加强防凌值班和冰凌观测,定时对辖区内冰凌分布、淌凌情况、水位情况进行统计上报,做好黄河凌汛安全的第一道关。
一线技术人员如何进行冰凌观测?严寒中,笔者带着疑问走进济南历城河务局遥墙管理段,了解一线冰凌观测的开展情况,感受观测员们执着的严守。
遥墙管理段位于历城河务局下游,段部所在的堤段是陈孟圈险工21号坝,而21号坝头正顶冲黄河弯道,从上游来的冰块一排排涌向坝头,站在坝头上能够直观感受到大河的气势,段上技术人员冰凌观测就在21号坝上。
“咱们抓紧时间,一定要注意安全。小窦,你做好记录。” 在身穿棉衣,外套橘黄色的救生衣,系好安全绳的观测员王正杰的再次嘱咐下,观测组一行三人干脆利落地投入到冰凌观测工作中。
王正杰是遥墙管理段的段长,他们辖区的黄河大堤共有16公里,每次巡查一个来回就要走32公里路。在陈孟圈险工上,王正杰介绍:“最近气温比较低,我们每天都按时进行冰凌观测,准确记录每组数据,确保低温特殊时期的凌情讯息畅通,为上级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寒风迎面吹来,脸上像被灼烧一样的疼,头发和眉毛上都凝结了一层霜花,观测员们的身影成为母亲河畔亮丽的景色。
从聊天中得知,观测组中负责测量的王振东是一名河道修防工,军人出身的王振东虽然话语不多,但是从行动中投出一股对工作的认真和干练。“王振东属于钻研型职工,善于学习传统治黄技术,任何防汛技术他都要弄懂、弄透。”王正杰介绍说,在去年全国修防工技能大赛推荐赛上,王振东位列山东黄河前十名,技术表现突出。
“这个是测距仪,可以测量河道宽度。”王振东一边测距,一边对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窦仲毅解释。窦仲毅是去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也是第一年参加冰凌观测工作,表现得一丝不苟,唯恐遗漏什么重要信息。
“黄河防凌责任重于泰山。冬天天冷,大家在河边观测虽然辛苦,但是能掌握水情、凌情、工情变化,就感觉到踏实放心。”王正杰告诉笔者。王正杰在遥墙这个基层管理段长位置上已经干了10年,无论管理经验,还是防汛抢险、工程施工经验十分丰富,平日里工作总是身先士卒、考虑周到,段上的职工们都说,“有王段长在,干活踏实”。
测量岸冰厚度是个技术活,必须需要三个配合才能完成,一个人在岸上负责用绳索牵引,一人负责到岸边用冰钎凿开冰面,观测厚度、宽度和长度,另外还有一个人负责记录。笔者看到,三个人配合默契、操作娴熟,他们已经不止一次重复这个动作了。
冬天的黄河畔寒风凛冽,然而母亲河并不孤独,那一个个不畏严寒、执着坚守的身影勾勒成母亲河畔最美的风景,诠释出了责任的份量。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