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8月7日讯 八月的山东省聊城市大地一片绿油油的喜人景象,置身广袤的田野,举目望去,玉米、棉花、芝麻、绿豆等秋作物长势喜人,满眼一片翠绿。
“今年玉米播种时虽然天旱,但对我们影响不大,有了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浇地既方便也省力,基本能满足庄稼生长所需。你看这玉米棒又大又长,今年每亩应该不会低于500公斤的产量。”提起新修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田里察看庄稼长势的石门宋村民宋来鹏对今年的丰收充满信心。
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聊城市继续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围绕村民所需,修水利、保灌溉,努力为农业提效增收保驾护航。
据了解,为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聊城市积极实施了位山灌区闸前工程治理,新建、维修机井近1万眼。高标准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农田水利三年会战项目,对部分河道及乡、村级田间灌排工程体系进行了整治,全市新建、修建各类水利工程5921项,新打机井3567眼,新增、改善灌溉面积84.36万亩、新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55.4万亩。深入开展行洪排涝及水毁工程治理,全市清挖、疏浚河道951条,长度1500公里。通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不仅解决了浇地难题,为农田疏通了“毛细血管”,而且实现了旱涝保丰收,为全市粮食稳产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