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2月14日讯(记者
赵新)2013年,山东省水利厅严格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部署,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积极创新,在全省水利系统扎实开展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成效显著。
统一思想认识。各级各有关方面对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水利部《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工程规划、设计、咨询、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化为自觉行动。
突出活动主题。在全省同步开展“水利建设管理提升年”主题活动,将工程质量作为“双年”活动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通过抓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促进全省水利建设管理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严把工程建设三关。严把招标投标关。建立统一、规范的省级水利建设项目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明确规定由国家和省负责审批且项目总投资在 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需进入省级平台进行交易。省级平台运转以来,设备先进、服务到位、操作规范、监管有力,共交易项目191个,完成招标额53.56亿元。严把开工审查关。国务院取消开工行政审批后,为继续做好开工管理工作,建立开工前交底制度、开工报告制度和开工后检查“三项”制度,确保工程开工满足条件。严把工程验收关。严格验收管理,将其作为检验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坚持工程质量不合格不验收,工程未完全按批复的设计内容完成不验收,工程管理单位不落实不验收。
创新质量管理模式。积极创新质量管理四项工作模式:一是项目法人管理模式,制定印发《山东省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管理办法》,全面加强项目法人管理,同时强化对项目法人的考核奖惩,对考核不合格的进行通报批评,并向地方政府提出取消其法人代表资格的建议。二是质量监督工作模式。坚持“管工程,必须管质量”的原则,推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行业和专业相结合,“纵横交叉”的管理模式。大力推进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全省已有72个县、区建立了质量监督机构。三是完善第三方质量检测。制定印发了《山东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要点》,对各类项目的检测内容、参数、频次进行了明确,规范检测工作开展。四是建设管理模式。制定下发《山东省中小河流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加强防潮堤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措施办法,按照"提高效能、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原则,建立起了与当前大规模建设相适应的建设管理体系。
强化建设管理措施。一是强化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强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将水利施工、监理、招标代理、质量检测4类市场主体全部纳入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开发了山东水利工程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管理系统,及时公开项目信息和诚信体系情况。二是深入开展省级稽察工作。为提高稽察整改效果,建立了稽察整改情况确认书制度,确保发现问题整改到位。三是开展质量隐患大排查和大检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质量隐患大排查和大检查活动,共排查项目407个,排查处理质量隐患43处。四是强化考核典型带动。将工程质量纳入到对各市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严格对重点工程单元工程优良品率进行考核。制定出台了《山东省"鲁水杯"优质水利工程评选办法》,规范工程评优工作开展,充分发挥优质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强化培训。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建设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培训质量管理人员600人,项目法人、施工、监理、检测等市场主体人员2300余人。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