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4月11日讯 “大吕家村J329号井电机出现故障、王定杆村J203号井水位下降……其它机井正常。”4月3日,山东省陵县陵城镇“小农水”项目区自动化管理信息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利用无线监控系统对项目区518眼灌溉机井进行测试,并将数据传输到项目区6个用水协会信息接收中心,指导麦田春灌。
“让农田喝上科技水,是该县实施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带来的新变化。”该县水务局局长高建东说,2010年,陵县被确定为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县,该县自2010年至2012年,利用3年时间进行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建设,实施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对田间引排水工程进行综合配套治理,重点解决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卡脖子”应急工程,打通农田灌溉 “最后一公里”,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针对小农水建设工程量大、面广的特点,该县编制了设计使用手册。建立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对小农水建设进行GPS定位,结合农田灌溉规划绘制电子地图分步实施。同时,该县还在项目区同步配套了土壤墒情测报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根据土壤墒情和农作物需水情况适时、适量灌溉,既节约水资源,又促进农业增产,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鼠标一点,便知道所有灌溉设备的运转状态和相关信息。”高建东说,该技术以中科院地理所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托,通过在灌溉机井上安装超声探测仪、水位计等设施,将数据传输到用水协会信息接收中心进行处理,实现对机井水位、取水量、泵站运行等信息的实时监测,还具有防盗及故障报警、数据存储和分析、机井阀门主动控制、土壤墒情监测等6大功能。
义渡口乡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区内戊已刘村农民赵其升说:“自从有了‘电子眼’,给农田灌溉再也不盲目跟风了,什么时候该浇水,要浇多少水,用水协会及时通知咱。去年,俺家10亩小麦每亩增产160多斤。”乡农民用水协会会长杜洪智说:“用上它省工和省力。村里20多眼机井,以往光管护方面就要2个劳力,现在我们周围8个村庄的200多眼井只需要2个人。最省心的还是能提前检测故障,知道哪眼井哪里出现了问题,减少了很多麻烦。”
无线监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了灌区运行管理费用。去年义渡口乡4.7万亩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区年节地效益26.71万元,年省工效益53.42万元,年节水效益62.89万元,年节能效益87.35万元,同时还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减少了水肥流失。
今年徽王庄镇4.7万亩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完成后,全县将有1100眼机井安上电子眼,全县15.53万亩小麦将实现电子化灌溉。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