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4月8日讯 (记者 赵新 通讯员 陈强)“山好、水好、生态好”,初来泗水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这也是泗水大力加强生态建设的成果。
目前,泗水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正在积极创建由山东省政府命名的“水生态文明城市”,打造属于自己的一张名片,这将是在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之后的又一张新名片。
泗水水多、水质好
泗水县山河众多,名泉荟萃。境内有大小河流33条,总长400多公里,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其中“禹治九水”之一的泗河,古称泗水,流经泗水城区,孕育了洙泗文明。境内泉源众多,主要有八大泉群,其中泉林泉群被《山东通志》列为“山东诸泉之冠”,是中国江北罕见的自然泉群、国家注册的“中国泉乡”。
城区水源丰富。济河、泗河宛如两条绿丝带环绕城区,泗水境内还有尹城(中型)水库一座,圣源湖景区是新开发建设的一条引水入城水系,水面面积13.77公顷,即将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利用现有水源,泗水建设了“两河环绕、五水穿城、城湖相依、生态宜居”的城区水生态环境,近年来的“建水、改城”让泗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泗水因“水”而得名,同时非常注重水利的可持续利用。近期权威数据显示:泗水城市防洪工程设施达到了GB50201防洪标准,实现了地下水采补平衡,供水保证率>9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泗河出境段红旗闸水质COD浓度保持在1.5MG/L以下,均优于南水北调水质标准和市政府下达的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3.3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各项指标均符合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标准。
建设城市精品水利工程
一个城市有了水的滋润,就有了活力。城区内先后建成了滨河公园、文化公园、伏羲公园、济河植物园、圣源湖公园等一批高标准水生态景区工程,为群众搭建了亲水休闲平台。在工程建设中,注重“景观、文化” 理念的融入,每个工程建设前期都召开座谈会,征求专家和文化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正在实施的泗河橡胶坝工程,是泗河生态治理项目的第一步,该工程总坝长300米,坝高5米,一次拦蓄720万方,年底将成为泗水水利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建设中为了融入自己的理念,体现泗水特色,规划效果图在一个细节上竟修改了2次。
截止目前,泗水成功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4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
水利风景区在维护水工程、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了水利“粗、重、笨”的老旧工程形象,将泗水打造成为了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宜居城市。
注重水生态文明的规划和宣传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泗水、活力泗水、幸福泗水”的发展战略和总体要求,注重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
先后制定了《泗水县水资源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完成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治理力度,水资源、水利工程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坚持高标准规划,精心编制了《泗水县现代水网规划》,完成了《沂蒙山区水保项目2013—2017年规划》、《生态泗河治理规划》等大型规划,科学制定了生态水利发展目标,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酒香也怕巷子深。泗水在争创水生态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每年都举办水生态文明系列宣传活动,今年结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开展,在县电视台播放的公益性广告赢得了一致好评。在宣传水生态文明创建的意义,提高群众爱水、节水意识的同时,群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逐渐较高。
为形成工作合力,他们将水生态文明纳入对乡镇街道的考核目标,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要求水生态系统完备,进一步改善了当地的水生态环境。
实现水利投资多元化
为确保水利投资起到最大效果,他们对各种资金实行捆绑式利用,集中投资建设,确保了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实施了《泗水县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加强了对地方水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拓宽了水利投资的渠道。
“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不是“一劳永逸”的,是动态的,创建工作不是最终目标,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群众的期待才是水利人工作的动力。据悉,下一步,泗水将沿济河、泗河建造滨河大道景观带,恢复城区5条自流水系,将两河之活水引入中心城区,在水系节点上形成12处水面,最终形成“碧水穿城,绿涟织城”带状的城市生态水系,打造属于自己的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升级版”。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