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里堤防

整修河堤

职工维修水利工程设施 (赵铁宾 摄)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鲁西平原一派生机。
大年初六,记者出聊城市区向东北方向行驶,走田野,跨河流,急驰聊茌公路,不一会儿,同行的市水利局河道工程管理处主任江崇海指着前方说,因为新修建了堤防道路十分便利,前面就是陶桥管理段。顺着江崇海的指引,向前望去,陶桥管理段的白色办公楼已在眼前。
进入陶桥管理段防护区,记者隔窗遥望,只见笔直平坦的徒骇河大堤两旁,一棵棵粗壮高大的杨树,耸入云天;一座座桥、闸、扬水站,雄伟壮观;一个个臂挂红色袖章的护林员在大堤上来回巡逻……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一切如同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也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走进陶桥管理段,一片静悄悄。职工们是否春节放假未归?赵铁斌段长告诉我们:“为了防治徒骇河水污染,今年春节我们实行了轮流放假制,大年初三,职工都去河道上巡查了!”正说着,职工张学亮骑着自行车、肩挎工具包走了进来。他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工资有保证,工程维修有经费,我们的工作有奔头了!”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聊城市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大力进行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发生的巨变。
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处是该市境内跨省骨干河道——徒骇河、马颊河的专管机构,承担着505公里堤防、9座拦河闸、232座涵闸的管理与维修任务,下设10个管理段,现有干部职工近300人。过去,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处是一个发展缓慢、默默无闻的部门,工程管理经费严重不足,人员工资、水利工程设施维修经费没保障,基层单位的办公条件非常简陋,职工工作积极性受挫,部分老化的水利工程设施难以抵御大雨洪的侵袭……
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下发之后,聊城市水利局认真学习,反复研究,从管理处稳定和发展的高度出发,决定深化体制改革,彻底改变其发展踯躇不前的局面。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一方面认真编制定编、定岗、定责方案;一方面积极向省水利厅、市委、市政府汇报,得到了市政府和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12年10 月,管理处被定性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定编、基本支出得到落实,维修养护经费来源基本畅通,管理处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呈现出“四大变化”。
管理体制改革,初步解决了单位长期以来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渠道不畅等根本性问题,破解了制约管理处发展的瓶颈问题,保障了人员工资,稳定了干部职工队伍,提高了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有效保障了“两河”安全度汛、沿河工农业生产用水。
管理体制改革,管理处实现了“管理上水平、服务出效益”的新思路。聊城发电厂和茌平信发集团生产用水困难,在保障沿河农业用水的同时,管理处拓宽服务领域,积极服务沿河工业企业,每年供水近2000万立方米,解决了企业用水的危机,维护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管理处创新堤防防护林管理模式,将堤防管理由过去的部门管理转变为与沿河农民共同管理,利益共享。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各管理段与沿河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仅去冬今春,基层单位平整造林地1164亩、植树6.1万株。目前,“两河”堤防防护林木保有量达76万余株,极大地改善了聊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聊城增添了新的色彩。此外,管理处发动和引导各段大搞庭院经济,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和优质花木,不仅实现了蔬菜自给自足,提高了职工生活水平,而且改观了管理段的办公条件,基层管理段成为当地花园式单位的样板。
管理体制改革,激发了管理处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全处呈现出“争先创优走向前,我为水利做贡献”的新气象。无论雨雪风霜,不分白天黑夜,不论节假日,基层管理段职工坚守在水库、机房、电站,坚持巡逻在闸、坝、大堤上,使水利工程在防洪抗旱中发挥了巨大威力。在去年8月4日应对马颊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强降雨过程中,管理处按照上级指令,积极维修加固“两河”涵闸,有序启闭拦河闸,搞好洪水调控,确保了全市防洪安全。
管理体制改革,也进一步增强了管理处这个务实奋进的领导班子高度责任感,他们以“治水兴聊,造福水城人民”为己任,严于律己,廉洁勤政,无私奉献,自觉担当起为聊城人民解需排忧的神圣职责,把繁荣聊城水利事业的大旗扛在肩上,把水城人民的重托扛在肩上,引领干部职工顽强拼博、艰苦创业,奋力前行,用双手和脊梁挑起了民生水利的大业,为聊城市经济繁荣与强盛,为水城人民安康乐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了一篇篇灿烂辉煌的新篇章。近几年,管理处先后荣获“全省防汛抗旱先进集体”“全省水利系统先进单位”“全省水利系统文明位”等称号,也赢得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表彰。
采访结束了,记者问管理处主任江崇海,新年有何新打算?江崇海笑而不语,挥笔写道:“深化改革,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