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 日前,山东省水利厅、财政厅联合发文,通报了全省75个小农水重点县和13个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县2011年项目建设绩效考评和项目验收情况,以及第一批21个重点县进行三年总体验收情况。
《通报》指出,各有关市和重点县都高度重视,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不断强化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一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状况明显改善。共新打配套机井2.2万眼,新建改造塘坝、池窖、小型泵站和堰闸2470多座,整治渠道6747公里,新建改造渠系建筑物6.8万座。随着一大批工程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许多昔日的“望天田”一举变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二是灌溉水利用率明显提高。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大力推行节水技术及配套设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重点县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34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5.3亿立方米,项目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9提高到0.72。三是农田灌溉成本明显降低。全面推行“三位一体”建管模式,建立起以农民为主体的长效管护机制,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科学制定灌溉方案,组织农民进行抗旱灌溉,灌溉周期明显缩短,生产投入大幅减少,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实现了“省水、省工、省钱、省心”的良好效果。
《通报》对考评验收结果优秀的市和重点县进行了表扬。根据通报,对合格等次的市和重点县给予黄牌警告,对不合格的县直接取消项目实施资格,并将考评验收结果与省以上补助资金规模直接挂钩,对优秀、良好和合格等次的重点县,继续实行分档补助,优秀等次比合格等次高出600万元;对优秀和良好等次的市,在分配小农水专项工程资金时给予重点倾斜。同时,将第一批21个重点县三年总体验收以及2009-2011年年度考评验收成绩优异的11个县,根据省水利厅制定的“一票否决”考核评估结果,纳入新一轮重点县建设范围,并由其自主选择重点县建设类型,支持开展更大范围和更高标准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