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破浪前行风正劲——山东聊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走笔

2012-04-20

栾居军在位山灌区西沉沙清淤施工现场 (杨会宾 摄)

位山灌区六号沉沙池清淤施工现场(杨磊 摄)

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施工现场(杨磊 摄)

阳谷陶城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杨磊 摄)

阳谷现代农业县项目服务群众(杨磊 摄)

  阳春3月,鲁西平原上,春潮涌动,气象万千。

  聊城市委、市政府和水利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以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大力开展以“小农水”重点县、机井和引黄灌溉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着力改善水利基础条件,为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聊城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冀津生活、农业和生态用水提供了强有力地水利支撑和保障。

  聊城市委书记宋远方这样评价:“水利建设,不仅对聊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成为‘水城’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未来之基。”

  水城涌起治水潮

  聊城,居鲁西,位平原,河流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9.3毫米,大部分集中在6~9月份,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水,依然是制约聊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聊城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地兴水利、除水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1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聊城水利又一次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聊城经济发展的潜力在水、后劲在水、未来在水。” 聊城市长林峰海的话语,掷地有声而又催人奋起。

  聊城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学习传达中央1号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随即出台。紧接着,市委、市政府对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很快做到了组织、领导、责任、措施、监督到位。

  使命在肩,不容懈怠。作为肩负聊城水利建设重任的水利人在思考、在探索、在行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高效率推进”的指导思想,挥写着科学发展水利建设的时代图景,密集出炉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和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等一连串的规划、方案和报告。

  自此,聊城掀起了一场大规模兴修水利、造福民生的热潮。勤劳朴实、聪明果敢的578.99万聊城人民,乘着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强劲东风,抢抓黄金期,提速工程建设,一批批重大水利工程风声水起,一个个重大项目持续不断,聊城水利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小农水”发挥大威力

  聊城具有‘“十年九旱”的自然特点。多年来,聊城始终把治旱作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自国家2009年启动“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以来,该市通过积极争取,公开竞争,于去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8县(市区)全覆盖。

  实施中,聊城不断创新建管方法和工程管护模式,按照“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文明式发展、用水户参与”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严细组织,有力地推动了“小农水”项目顺利开展。3 年来,全市“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总投资4亿多元,新建提水泵站68座,埋设低压管道3175公里,建设土壤墒情自动测报系统22处,总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8.32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447万公斤,项目区农民年均增收292元。

  在国家加强黄河水资源调控的背景下,“井水”成为聊城农业的“当家水”、“救命水”。基于此,聊城在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进程上,没有单兵独进,而是采取多策并举,大搞以机井建设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各级政府把机井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并鼓励和引导先富农民兴修水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去年以来,全市新打机井4301眼,维修病次机井5290眼,新增井灌面积13.6万亩,全市机井总数达到99586眼。

  聊城机井建设成果卓著,农田水利建设也成绩婓然。有关资料显示:去冬以来,全市共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9255项,完成土石方4188万立方米,投入资金9.76亿元,新增、改善除涝面积19.3万亩,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55.2万亩。

  更令人欣喜的是,聊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也逐步迈向纵深,仅“小农水”项目区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52个,由协会负责辖区内农田水利建设设施的管护和使用。还对现有水利设施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管护措施,实行有偿使用。此举,为“小农水”发挥长久效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给农业生产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

  “小农水”,大威力,为聊城农业收获一片希望。去年,在遇到百年一遇特大干旱的情况下,全市粮食总产达到53.75亿公斤,实现了粮食生产“九连增”,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聊城用不到全国1/1000的土地,生产了全国1%、全省1/8的粮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绿水深情送冀津

  在位山引黄大闸,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栾居军告诉记者:“位山灌区是全国五大灌区之一,不仅担负着全市70%的农田灌溉任务,而且承担着引黄入冀济津的重任。从去年11月15日开始,历时84天,向冀送水4.1892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国家安排的调水任务。”

  特殊的地位,特殊的水情,特殊的历史使命。聊城境内水系保护的好坏、水量的多少,不仅关系到聊城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冀津地区水安全、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更承载着国家重大战略使命……

  在此情势下,聊城市委、市政府从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的高度出发,坚定不移地提出,“确保冀津供水,确保灌区工农业用水”的“两确保”战略。

  基于此,市水利局进一步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各类水资源,探索了“高水位、大流量、速灌速停”的灌溉模式,全方位实行轮灌,缩短灌溉周期,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在全市推行计量供水、按量收费的方法,节水效果良好,确保了引黄灌区农田灌溉需要。

  为使引黄灌区发挥更大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去年,聊城市连续第13年争取到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立项的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项目,工程总投资7904万元,其中地方匹配资金3914万元。面对施工期间降雨量大、导致项目工期后延、与引黄入冀发生冲突的情况,市水利局坚持按原定开闸送水时间,精心组织,突击施工,按期完成了施工任务,衬砌长35.15公里,建设建筑物173座,整修道路14.4公里。不仅保证了调水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使引黄灌区工程条件大大改善,收到了节约用水和远距离输水输沙的双重功效。

  “向河北、天津输送优质水,确保冀津地区用水安全”,这是聊城人民的庄严承诺。为此,聊城市、县(市区)政府都严格限制在引黄灌区上污染企业,并实施截污导污工程,防止污水进入输水渠道,确保一河清水向冀津流。送水期间,市委书记宋远方、市长林海峰都明确提出,向河北多送水、送好水,保障冀津地区用水安全。时任副市长赵庆忠和水利部门负责同志多次到引黄灌区,面对面“给力”引黄济冀,使送水工作进展顺利。为加大送水量,输水干渠沿途213个分水闸口全部关闭,引黄灌区管理所人员坚守岗位,日夜值班,不准任何单位和村庄提取河水。30多年来,位山灌区三干渠水质持续保持良好。去年对其水源区10多个水环境断面检测,水质均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实现了确保冀津人民饮水安全的承诺。

  引黄必带沙,沉沙必清理。80年代以来,位山引黄闸先后24次向冀津远距离应急供水,并且供水量逐年增加,清淤任务相当艰巨。几乎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机械进行清淤,聊城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去冬今春向冀输水结束之后,3月15日,市水利部门又组织8个县(市区)和10家工程施工单位清淤,投资1814.4万元,上阵各类机械433台(套),奋战40天,清淤151.2万立方米。为引黄灌区春灌创造了有利条件。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肩负着时代赋予重任的聊城水利人,站在历史的全新坐标之上,正以改革为舵,创新为桨,一路乘风,破浪前行。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4月20日

司印居 杨磊 孔垂亮


  相关新闻:
山东省淮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防汛工作培训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聊城市“小农水”工程建设又好又快
阳谷引黄灌区春灌结束
山东启动“四型”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建设活动
山东各地积极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山东苍山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聊城市:“小农水”春灌派上大用场
阳谷引黄灌区春灌珍惜黄河水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