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2月17日讯 2011年,山东省邹平县加大引黄力度与加强地下水生态保护修复并重,通过开源、压采、补源、节流等系列综合措施,基本实现了城区地下水采补平衡。据实测,该县城区地下水位与2010年持平,部分观测井地下水位有所上涨,城区地下水生态修复继续保持向好态势。
邹平县是全国百强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始终保持强劲态势。2004年,该县启动实施“封井并网、水源转换”,按照”机器用黄河水、居民喝矿泉水”的思路,全面加强对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统筹规划与联合调度,科学利用黄河水资源,先后建成库容1200万立方米的码头平原水库和库容4500万立方米的韩店平原水库供水工程,建设长山供水工程、台子沉沙池供水工程,2011年全县引黄总量达到2.69亿立方米,有效增加区域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优化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配置。目前全县工业用水除特殊行业外,全部改用黄河水,系统搭建起工业用黄河水、居民用优质地下水两套供水网络,有效遏制了地下水生态恶化局面。
同时,邹平县还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鼓励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效率。2011年与2004年相比,该县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年均下降8%,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下降24%,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5%,管网漏失率控制在6%以内;城区地下水位平均上升了5.72米,地下水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