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山东:扎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力推“政策利好”早日“落地生根”

2011-05-10

   中国水利网站讯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山东省委、省政府迅速制定出台《关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并以省委一号文件下发。

  党的决策部署,为水利工作把准了“脉”、定好了“向”、指明了“路”、开出了“方”。山东省水利厅厅长杜昌文说,这是当前一切工作的总任务、总纲领、总抓手。

  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使“政策利好”早日化为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利发展成果,山东在行动。

  广造声势 因势利导

  在参悟“政策利好”上狠下功夫

  在山东采访,一提起中央一号文件,职工群众都很乐意交谈。“春天”、“公益性”、“财政投资”等,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

  基层水利职工的兴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对于水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家感受最深。对于简短易记的论断,特别是“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几乎都能脱口而出。 对于文件中字数较多的句子,更多的是用简称:“六个安全”、“三个不可”、“四个仍然是”、“三个把”。

  一号文件的春风,温暖着广大群众的心。拉起呱来,有的惊叹“4万亿”的巨大数目,有的回忆起那些大干水利的年代,有的反复询问财政补助资金是不是真的能兑现,最关心的是一号文件能给村子里的人们带来哪些实惠、自家种地的计划能不能实施,言语中透着欣喜、期待和憧憬。

  这是山东省深入学习、广泛宣传一号文件的结果。

  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山东省采取集中学习、组织讨论、专题辅导等多种方式,利用报、台、网等各类媒体,迅速跟进,大力“造势”,先后在春节前后、省“两会”召开之际、“中国水周”期间掀起了三次大的宣传高潮,把党的政策送到了千家万户,对政策执行者进行了大量的宣传解释。通过学习宣传,一方面,使广大群众了解“一号文件”的内容,了解与每个人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形成“政策利好”的概念和对政策的认同。另一方面,使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水利干部职工,吃透文件的精神实质,增强履行职责的意识,既知政策利好“是什么”,又知出台政策“为什么”,更知面对政策“想什么”、“做什么”。

  乐陵市地处山东省引黄灌区末端和华北平原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市长鄂宏达介绍说,乐陵市“涝季先涝、旱季先旱”的特征非常明显,由于历史投入不足,每年都饱受旱和涝的双重压力,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

  乐陵市的情况并非个例。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心腹大患”、“主要瓶颈”、“最大硬伤”、“明显短板”这些水利问题,山东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正因为“增强防洪减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工作越来越繁重,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所以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水利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在水利投入、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体制机制等方面有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举措。作为省水利厅代拟省“一号文件”的工作班子牵头人,省纪委驻水利厅纪检组组长张建德对省“一号文件”的亮点和创新之处如数家珍。他介绍说,省“一号文件”在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同时,针对山东水情融入了多项创新举措。例如,在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方面,将乡镇和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一同纳入体系之内,提出选配村水利员;在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投入方面,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比例最高提高到20%;在政绩考核方面,把水利改革发展成效作为衡量各地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把区域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容量控制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水利干部职工深有感触地说,厅党组要求我们着眼大局、着眼现实、着眼发展,加深理解出台一号文件的必要性、紧迫性和一号文件的指导性,越学越觉得有道理。比如,水利发展为什么主要依靠公共财政,为什么要把水利作为投资重点,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依据就是水利的战略定位。

  群众衷心拥护、乐意接受党的政策,干部深刻认识政策的要旨所在、效益所在和自身的职责所在,为中央和省两个“一号文件”的执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抢抓机遇 开动脑筋

  在推进“政策落地”上只争朝夕

  跟进快,出手快,是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突出特点。

  中央正式印发一号文件刚过去半个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就制定出台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为抓好中央和省两个一号文件的落实,省水利厅成立了由厅党组副书记孙义福等三名厅领导组成的“三人小组”,定期调度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据了解,到目前,山东省13个地级市出台了一号文件实施意见,超过80%的县(市、区)制定出台了具体工作方案。

  “春风已然遍地吹, 花开仍有早与迟。一样的春天,会有不一样的风景。”省水利厅党组副书记孙义福这样阐释着山东省力推“政策落地”的动因。

  在山东水利人看来,政策是最大的资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效益。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基础和保障,是最大的效益所在。以省、市、县三级配套文件正式出台为标志,山东才能称得上全面进入了水利发展的“黄金期”。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合适时机是上半年,最佳时机是第一季度,关键在于辩证认识“快”与“好”的统一,切实做到“又好又快”。

  为做到“又好又快”,杜昌文厅长要求各级水利部门把握好三个关系:一是把握水利的公益属性与资源效率的关系。在水作为公共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只有提高资源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兼顾公平和效率”, “定额内保公平”、“超定额讲效率”,才能更好地保障公共利益,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把握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政府主导不等于一切由政府包办,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三是把握自然禀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必须与自然禀赋条件相适应。促进两者适应,缺水的地方就要有高效率用水的措施,灾害频发的地方就得针对灾害特点有应对的本领。

  为做到“又好又快”,省水利厅对照两个1号文件要求,将66项工作任务、争取出台的26项政策性文件进行了内部分解。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厅党组提出要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一是水利资金筹措政策的落实,特别是要尽快建立各级水利基金。二是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特别是要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执法、督查。三是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增强乡镇基层水利组织力量。四是责任考核问责机制的完善,特别是要建立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

  为做到“又好又快”,各市、县在工作中着眼全局突出抓了三个重点:一是规划和政策。围绕发展目标,进行统筹规划,千方百计落实实现规划目标所必须的政策措施。二是体制和机制。通过贯彻落实一号文件,构建起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框架,找准抓住当地在体制机制方面最薄弱的环节,按轻重缓急的原则一一落实。三是责任和考核。围绕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动脑筋、出实招、下功夫。特别是牢牢抓住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这个牛鼻子,切实发挥它的作用。

  “抓住主要矛盾、重点工作、关键环节,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段时期,省水利厅落实一号文件“三人小组”成员之一、副巡视员赵青经常说起这句话。

  重点突破 亮点纷呈

  在争取“根深根壮”上大胆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过程中,要求在“对策举措上要有‘干货’”。山东省在落实一号文件上守住了“底线”,拿出了“干货”,亮点纷呈。

  “能够有‘守住底线’和‘有所创新突破’这两条,我们就可以说很具有成效。”杜昌文厅长在全省水利系统贯彻落实一号文情况调度会上这样语重心长地强调。事实上,各地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着。

  所谓“守住底线”,山东确确实实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从省一号文,还是各市出台的落实两个一号文的“实施意见”中,都可以找到明确答案。这个“底线”,就是中央一号文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都将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这也充分体现了各地党委政府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的坚定态度,充分显示了各地对水利事业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不但守住了底线,而且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在一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从发展目标上,提出寻求六大突破:一是大幅度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新增雨洪水资源利用量5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达到300亿立方米,基本满足一般年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大幅度提升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基本完成规划内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任务,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重点城市达到10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能力显著增强。三是大幅度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初步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灌排系统,完成70%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7500万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达到6000万亩。四是大幅度提升水系生态质量。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0%,湿地保护率达到60%;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0%以上,城乡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地下水漏斗区和海水入侵区面积大幅度缩小,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五是大幅度提升节水型社会管理水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全省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9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到65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3,用水效率明显提高。六是大幅度提升水利科技与信息化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全省水利信息监测采集传输处理网络、公共平台和重点业务应用系统。

  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特别对于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山东各市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两个一号文过程中,立足实际,纷纷拿出堪比真金白银的“干货”。

  比如,在水利建设投入上,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专项水利资金,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巩固水利基础地位。菏泽市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专项水利资金的总量和增量,把财政收入增量的5%用于水利建设。青岛市提出“十二五”期间,市本级财政用于水利建设的投入比“十一五”期间高出一倍,青岛市及有关区(市)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济宁市提出将土地出让金收益的15%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滨州市提出市级财政将土地出让金的10%、县区财政土地出让金的15%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菏泽市提出把城市建设维护税的15%以上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水源工程建设及水环境治理,淄博等市提出城市建设维护税按15%的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水源工程建设及水环境整治。在延长水利建设基金征收期限、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等方面,各市县也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各市还提出加强水资源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工程占用补偿费等水利收费的征缴管理,合理调整征收标准和范围,全额用于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具体途径和监督管理措施。

  为了全力推进两个一号文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在加强考核问责方面,提出要动真格、求实效。一是实行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问责制度。中央和省两个一号文出台后,省委组织部等部门正在起草《关于实施水利改革发展成效考核的意见》,将对全省17个市党委、政府落实一号文件、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成效进行考核。二是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落实两个一号文政策措施各项任务责任分工分解的通知”,逐一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单位、时间节点等。三是省水利厅与省监察厅密切配合,即将下发加强中央一号文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有关文件,共同推动一号文件的落实。四是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加强监督检查考核。省水利厅印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全省水利重点工作目标考核的通知》,将各市水利局贯彻落实一号文件情况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将厅机关处室、直属单位推动一号文件落实工作的督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

  中央一号文的出台,犹如骀荡的春风吹遍齐鲁大地,山东各级各部门抢抓“政策利好”的宝贵机遇,全省水利干部职工万众一心,奋发进取,积极作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有理由相信,沐浴在一号文的春风里,“落地早、根系深、养分足”,山东水利这棵大树一定会茁壮成长。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5月10日

张曼志 赵新
责任编辑:李洪宇


  相关新闻:
济南黄河西外环浮桥公司开展创先争优暨廉政风险防范知识答题活动
东阿黄河河务局调运物资驰援泰安森林大火扑救
齐河黄河河务局紧急支援长清山火扑救
平邑县成功打出山东省目前涌水量最大抗旱井
利津县:黄河水给力 30余万亩小麦解旱情
滨州:引来黄河水 1.2万亩盐碱荒洼变宝地
聊城市开展水环境保护专项行动
山东省淮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水利管理局召开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