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谈林明
青海西宁大通县多林乡的口子村,地处浅山,是一个160多户700多人的小村子。村民们就这样祖祖辈辈守着山坡上的地,靠天吃饭。“坡耕地”,顾名思义,耕地狭小,坡度又大,机器耕作难以运作实现,因此只适合“二牛抬杠”的传统耕作方式。
“以前种地很费力,种几亩地得花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人也累得够呛,收割打碾还得再花上两个月时间,一年到头心力全用在地上了,也只能解决温饱。”口子村村委会主任党金虎说,自从2017年水土保持坡改梯工程实施后,村里2236亩坡耕地都变成了水平梯田,小型农机具可以开到地里,减轻了劳动力,实现了增产增收,春耕秋收只用三五天便可以完事。
“坡改梯后可以保水、保土、保肥,既可以保证增产增收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据大通县水利局水保站站长刘建明介绍,现在大通县已治理坡耕地38万亩,惠及全县18个乡镇202个村23.4万人。
地平整了,种地的苦减轻了,也解放了劳动力和时间。村民祁生文全身心搞起了牛羊育肥。“去年牛羊育肥挣了30多万,今年育肥牛羊200多头,年底可以出栏,价钱好预计纯利润有40多万吧!”他摸了下小儿子的头,父子俩腼腆地笑了。党金虎说,地是衣食父母,牛羊育肥是小康。坡改梯后,全村有40多户搞起了牛羊育肥。
种庄稼的同时也美了风景、护了生态。现在,大通县每年山上油菜花开时,层层叠叠的梯田就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花海,蓝天白云下,色彩斑斓,蔚为壮观,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据悉,“十三五”以来,青海黄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水利方面投入达178.27亿元。截至目前,青海全省已累计完成坡改梯280万亩,涉及20个县(区),很多惠及民生、生态的水利工程已建成发挥效益。明年,青海省一号工程——引大济湟所属西干渠工程主体也将完工,工程可惠及大通和湟中两县,口子村的梯田也将得到灌溉,从而改变靠天吃饭的历史,相信口子村的故事会越来越精彩,而口子村的故事也成为青海水利支撑黄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例证。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