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王义刚 刘莹
看着乡政府门前整齐排放的喷雾器、灭蝇灯、农药等捐助物资,青海格尔木乌图美仁乡柴开村的牧民们纷纷为中国水电基础局青海那河二标项目部的志愿者们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真不愧是央企队伍,谢谢你们送来的灭蝇物资和帮助,感谢你们的雪中送碳!”
主动担当,点对点攻坚
柴开村地处草原深处,沼泽遍布,每到夏季,蚊蝇肆虐,不但极大地干扰了本村及境内各单位的正常工作,还容易传播多种人畜疾病,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柴开村及乌图美仁乡经济社会发展和驻地各单位生产生活的最大障碍和制约因素。
5月下旬,中国水电基础局青海那河二标项目部收到那河建管局转来的乌图美仁乡柴开牧委会的求助信,柴开牧委会准备开展灭蚊作业,希望驻地施工单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收到求助信后,项目部立即行动,开展了一场名为“同心协力改善环境,企地共建增强友谊”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支持和帮助柴开牧委会渡过难关。
6月9日,20余名青年志愿者在那河建管局和基础局项目部的统一组织下,驱车来到乌图美仁乡柴开牧委会院内,将喷雾器、灭蝇灯、灭蝇药水等捐助物资移交给牧委会,随即与牧委会的同志们一起开展了清除垃圾等志愿活动。
保就业,促地方经济发展
“收到那河项目部招工的通知,我就放心地来了,每天有200多块钱的收入,离家还近,真是太好了!”不久前加入项目劳务队的妥正福高兴地说。3月初,青海那河二标项目有序复工复产,项目部积极响应当地政府的扶贫政策,吸纳附近劳动力,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招工前期,项目就联系劳务分包单位,梳理了就业岗位类型、需求量。招聘时,充分了解人员信息,综合考虑年龄、家庭情况等信息,对特殊群体进行特殊照顾,让村民“留得住”。对于应聘到岗的村民,选派管理人员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防疫科普等岗前“必修课”。
自工程建设伊始,项目部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合理吸纳当地人员到项目务工,对满足条件的当地村民进行业务培训和现场指导,让其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中来。截至目前,已使用了20多名当地劳动力,为当地城乡居民创造劳动收入百余万元,极大地帮助了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在促进了当地居民增收的同时,也满足了项目的用工需求。
治安联防,促进和谐发展
为了营造和谐的施工环境,项目部与当地政府达成共识,与管区派出所结对子,通过建立警务室,配置警灯、警具和联动信息系统等举措,强化治安防范,维护工程的正常施工,实现企地和谐氛围。
通过建立健全治安联防,项目部进一步畅通了与地方政府及派出所的沟通联系,双方共同摸排问题、解决纠纷、服务群众,促进了项目生产经营环境的和谐。至今,项目部实现安全生产“零伤亡”,治安案件和地方矛盾“零发生”。
目前,我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作为奋战在青海的中央企业,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与地方共生、共建、共荣,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越发坚定。企地共建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项目部和当地牧民之间的友谊,拉近了施工企业与牧区之间的距离,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巩固民族团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展现了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与社会担当。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