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水利网站5月8日讯 (通讯员 潘华纯)青海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地处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无人区。从格尔木往西北方向,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到处灰茫茫一片,荒无人烟。这里离市区二百六十余公里,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年平均气温为5.3℃;这里海拔3300米,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因其土壤中盐碱含量过高,几乎寸草不生;这里一年四季风沙不断,尘土飞扬,自然环境恶劣,条件异常艰苦--这就是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地。
2018年冬天,基础局二公司那河项目部的员工们在这里安营扎寨,承担了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第二标段的施工任务。由于工地所处戈壁无人区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极为不便,项目部生产、生活物资及日常生活用品都要到距离工地二百六十余公里的格尔木市区采购进货,车辆来回一趟往往就得两、三天时间。加之三天两头停电停网,工作之余,员工们的业余生活更是毫无色彩可言。
为了给枯燥乏味的业余生活增添点绿色和乐趣,2019年工程开工之初,项目部工会便在项目班子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人员力量开始了蔬菜大棚的筹建工作。随着前方生产的不断推进,大棚修建、土地置换、水电管线的安装等工作也在后方营区内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抓紧进行。
2019年5月,在工会小组和项目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营区蔬菜大棚顺利建成。大棚内,水、电管线一应俱全,电源插座、水管直接通到每一块菜地边上。利用业余时间,后勤部主任曹克瑞带领员工们挖地、播种,浇水、施肥,不辞辛劳地努力耕耘。
由于缺乏种植经验,有时往往是菜苗刚栽下去没几天就枯萎了,为此,工会同后勤部的几位员工们不厌其烦地反复育苗,再反复播种。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夏季,在缺乏高原种植经验的情况下,经过员工们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摸索,项目部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初见成效,其中,香菜、水萝卜、油麦菜喜获丰收,向日葵、格桑花更是花开灿烂,绽放美丽,给高原戈壁上的营区生活增添了许多亮色。项目部在收获劳动成果的同时,更为高原蔬菜大棚种植技术积累了经验。
2020年3月,员工们在项目部的安排下,克服新冠疫情的影响有序返岗,积极投身复工复产。返岗以来,在抓紧前方生产的同时,员工们利用业余时间对蔬菜大棚泥土进行了翻挖,并在总结去年种植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蔬菜种子的育苗和播种工作,从三月初到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黄瓜、丝瓜、豆角、花生、香菜、菠菜、西瓜、胡萝卜等各种蔬菜瓜果的种子都已发出嫩芽,而豌豆尖、小油菜这两种蔬菜更是长势喜人,郁郁葱葱。
园子里,员工们有的浇水、有的播种、有的采摘,伴随着欢声笑语,一种希望的愉悦在大棚里流淌。在蔬菜大棚的一角,员工们还养起了兔子、鸡和鹅等多种动物,用以改善生活。工作之余,在大棚里浇浇水、摘摘菜、除除草、喂喂鸡,更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在修建蔬菜大棚的同时,项目部工会还建起了职工活动室,安放好乒乓球及台球桌,建起篮球场,办起图书阅览室,让员工们在工作之余有了许多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各种业余活动和棚间劳动,既打发了时间,又锻炼了身体,极大地丰富了员工们在高原上的业余文化生活。
项目部和工会组织的深切关怀,让员工们身心愉快、精神百倍,从而推动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投入到工程建设中,较好地促进了前方生产的有序运行。
在海拔3300余米的戈壁无人区域,在寸草不生的沙漠盐碱地上,伴随着员工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一颗颗种子破土而出,一根根秧苗茁壮成长,员工们在播撒种子的同时,更播种了明天和希望。
相信待到夏日来临时,我们的蔬菜大棚又将变成为青藏高原上的一片绿州,真正成为项目部员工在工作之余,集劳动、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天然大氧吧。而我们更加坚信,那棱格勒水利枢纽工程也必将在广大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排除万难,圆满完成各项施工任务,为推进祖国西部大开发和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