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月20日讯 (记者 马生录)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隧洞全年掘进5.24公里,扭转了多年停滞不前的局面;青南三州14个县组建了中心水管站,填补了长期无水利管理机构的空白。
2013年,青海水利工作在“大投入、大水利、大发展”理念引领下,全年落实水利投资53.3亿元,比2012年增长14.8%,实现了2011年来的水利投资三连增,水利建设发展势头强劲,一号水利工程引大济湟建设全面加速,黄河沿岸水利综合开发全力推进,解决农牧区3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改善灌溉面积32.5万亩,为“奋力打造‘三区’、全面建设小康”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年来,全省水利部门以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为己任,加强引大济湟等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突出带着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调水总干渠初设和北干一期调概得到国家批复,调水总干渠工程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全年掘进5.24公里,累计完成15.69公里,湟水北干渠一期工程完成干渠总长的95.1%,西干渠建前工程全线开工。黄河沿岸拉西瓦、李家峡等四个水库灌溉工程有序推进,蓄集峡、马什格羊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解决农牧区3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改善灌溉面积32.5万亩。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座,完工或主体完工的17座;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37项,综合治理河道113.47公里。完成26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贵德现代水利示范县建设落实项目40项,完成投资2.54亿元。玉树地震灾后重建3年共完成水利项目120项,完成投资12.57亿元。
防汛抗旱工作成效明显,有效应对了年内出现的春旱和汛期发生的暴雨山洪灾情。争取防汛抗旱专项资金1.98亿元,实施水毁和抗旱应急项目190余项,应用“旱地龙”面积51万亩,为32支抗旱服务队添置了设备,实施了黄河干流龙羊峡至寺沟峡重点河段洪水风险应急项目,及时排除了久治县沙柯河电站、湖东羊场娄拉水库险情,有效应对了乌兰、大通等地强降雨山洪灾害,最大程度保障了安全,降低了灾害损失。
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前期工作成效斐然。全年落实前期工作经费2.8亿元,首次为市州县安排周转前期经费1亿多元,开展307项规划及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投资规模达310亿元。报国家部委审查审批的重大项目23项,概算投资达330亿元。积极谋划柴达木盆地调水、河湟地区水利综合工程等五个方面、14项重大项目,为水利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完成2015年“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任务,制定了考核办法;西宁、格尔木市水务一体化管理取得突破,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出台了《贯彻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农业节水。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强化。国家重要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和水质达标率目标提前实现,国家重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考核优秀,西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全面启动。完成12条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综合治理任务,扎实推进淤地坝、坡耕地综合整治、基本口粮田、预防保护等重点水保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0.3平方公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电气化县及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稳步推进;德令哈巴音河等3个景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省国家水利风景区达12个。
水利改革创新迈上新步伐,颁布施行了《青海省实施〈抗旱条例〉办法》,取消了水利工程开工报告等5项行政审批项目,起草完成《关于社会资本投入水利重大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得到加强,出台了《青海省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办法》、《青海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年度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起草了《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出台了《全面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农牧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扶持50个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青南三州14个县组建了中心水管站,121个乡镇服务中心设立了水管岗位。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