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宁夏同心县:水润旱塬 幸福花开
 
分享到:
2020-09-22

水土保持项目区披绿装 孟砚岷 摄

马塘水库 孟砚岷 摄

豫海秀色 孟砚岷 摄

枸杞红了 孟砚岷 摄

  □记者 孟砚岷

  水活了,民富了,村美了。水利建设,正一点点拔掉这里的“穷根”,4662.16平方公里的热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嬗变。2020年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脱贫“摘帽”。旱塬大地,正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

  千年黄河上旱塬

  “同心”,一个富有力量的名字,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却曾是“干旱、贫瘠、落后”的代名词。

  1936年10月,同心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创了我国民族自治的先河,扩大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中国革命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光辉足迹,创造了不朽业绩。

  同心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辖7镇4乡1个开发区、142个村、5个居委会,总人口38.1万人,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历史上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同心县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县,是2011年中央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1个核心贫困县之一,2017年又被确定为宁夏“五县一片区”深度贫困县之一。

  对于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同心人说,最惊心的场面是拉水汽车在路上跑,鸟在空中飞,饥渴的家畜围着车觅水。大灾之年,这个地区生活的农民,只有三条出路:一是在家领回销粮,二是外出讨饭,三是跑新疆。

  1973年大旱,同心县平均亩产粮食4.1公斤。1978年,同心扬水工程竣工通水。1999年,固海扩灌灌区工程开工建设。2003年10月26日,固海扩灌灌区工程全线通水,灌溉面积又扩大了55万亩,给27.5万贫困人口带来新生活。

  渠水所到之处,川辉塬润,生机盎然,“东西处处人栽树,远近家家水灌田”。走出“越穷越垦,越垦越旱”的生态恶圈,强力推进有机枸杞、酿酒葡萄、文冠果等绿色产业,水利建设使脱贫攻坚驶入绿色通道。

  从“黄沙地”到“生态美”

  80多公里盘山公路,从沟到坡,杨树、灌木、青草层层叠叠,绿色连绵。驱车从同心县城驶向大山深处的张家塬乡汪家塬村,不禁感叹:生态立县,旱塬绿了!

  同心县张家山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属于黄土丘陵沟壑水风蚀交错区,干旱缺水是最大的自然特征,水土流失和自然资源破坏现象极为严重。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56平方公里,其中建设梯田405.28公顷,改造涝池5座,新建涝池1座,建集雨场100处,并配套水窖100眼,配套生产道路10.75公里,建设田间道路24.32公里,布设小型淤地坝排水沟65米,栽种经果林44.38公顷、行道林6.45公顷,封禁治理面积1298.74公顷。

  项目实施后,治理程度由21.29%提高到67.05%。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集中治理,使人均基本农田面积由1.5亩提高到13亩,基本农田人均可生产粮食由777公斤提高到1036公斤。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954年以来,从群众自发地在山坡地上修地埂、打坝沿、挖水平沟开始,逐步向有组织的坡面治理、沟道治理,发展为今天的以大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为骨架,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为单元,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林、果、粮、草立体开发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截至2019年末,该县完成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综合治理25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39.17平方公里,治理度为32.46%,全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

  坚持把生态优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同心以建设“美丽同心”、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全县林地面积达195万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实践。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美。同心持续推进河湖整治专项行动,助力打造示范河湖建设,通过实施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建设一批示范河湖,努力实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目标。2017年以来,同心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设立县级总河长1名、副总河长2名、县级河长3名、乡镇级河长12名、村级河长109名,选聘河道保洁员216名,让境内每条河湖沟道都有“家长”。

  同心县坚决肩负起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的责任,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因地制宜、因事为制,着力唱好新时代生态治理的“黄河大合唱”,让黄河与清水河的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美起来、绿起来、富起来,成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一个生动诠释。

  从“喝水难”到“喝好水”

  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同心县水资源总量1.8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量为0.164亿立方米,地下水为0.04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409立方米,仅为全国比例的18.6%。

  打赢农村饮水安全硬仗,让贫困群众都能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是同心县全面落实脱贫富民战略的重要工作。同心县施策精准,攻坚拔寨,超常举措决战饮水安全。他们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总指挥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层层落实责任,全力推进以饮水安全为重点的各项水利扶贫工作;实行县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包片、其他县级领导包乡镇责任制,建立了县领导主抓、扶贫督导专员督导、水利行业部门主攻农村饮水安全硬仗工作机制。

  2014年以来,该县累计投资2.4亿元,相继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安全自来水入户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饮水安全保温井工程、同心县“互联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工程,实现了“危房改造到哪里,自来水管道铺设到哪里”的目标;对居住分散、自来水不能入户的,采取“集雨场+水窖+潜水泵+净化器”方式解决,即在建设混凝土集雨场和屋檐集水的基础上,采用水窖取水加压和分户安装饮用水净化器的方式,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问题(户均安装1个压力罐、1个塑料水桶及水龙头等设施,经水泵加压和压力罐恒压取水,户均安装1台家用自吸式净水器,饮用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安全饮水标准),这一做法得到了2018年省级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组充分肯定。

  同心引入市场化管理模式,与宁夏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水务一体化合作协议,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部委托宁夏水投中源水务有限公司运行管理,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落实维修养护经费500万元,确保工程良性运行,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截至目前,该县142个行政村26.3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农村集中供水覆盖率99.7%,自来水入户率99%,安全饮水覆盖率100%,贫困群众安全饮水保障率100%,农村饮水全面达标,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均达标。全县彻底告别直接饮用苦咸水和窖水的历史,实现了由喝水难到有水喝,从有水喝到喝上“安全水”“放心水”的历史性飞跃。

  从治水促脱贫到兴水奔小康

  兴水利,既是筑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在位于同心县河西镇同德村的润德万亩枸杞基地,数以百计的工人正在田间忙着采摘枸杞。田间的枸杞采摘工均是来自同德村的移民群众。这里原本是一片荒滩,正是有了黄河水的浇灌,才开发出这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枸杞田园。公司流转土地7500亩,在同德村建立了枸杞基地,每年每亩支付给村民的土地租金是600~900元,另外一名采摘工一天可以挣得120~150元,采摘高峰期每天用工量在6000人左右。

  2016年以来,同心县实施下马关水库、马高庄水库、预旺水库、马家塘水库4处脱贫攻坚水源工程,总库容3577万立方米,完成投资6.88亿元,目前已全部蓄水投入使用;利用脱贫攻坚水源工程,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造林绿化等,着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全县水浇地面积达到52万亩,占耕地面积比例从2016年的19%增加到了24.1%;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共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引来黄河之水,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特色优势产业从弱到强,同心趟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同心县立足现有52万亩水浇地及3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按时按量对作物进行灌溉,组织技术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在充分掌握各斗口所控制的灌溉面积和种植结构基础上,合理地对4个灌溉系统、13座扬水泵站、207座干渠斗口及高效节水灌溉片区、人饮工程进行水量水指标分配,确保了人饮用水及作物灌溉用水及时适量。

  同心县围绕有机枸杞、草畜、中药材、圆枣等“4+X”产业体系,引导群众发展更有“钱”景的产业。截至目前,全县打造15个产业扶贫示范村,培育9家扶贫龙头企业、51家专业合作社、198家家庭农场、730名致富带头人,带动7 000多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人均年增收达到3 000元以上。

  截至2019年年底,该县所有贫困村出列、26 823户10 2126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3.3%下降到2019年年底的0.61%。旱塬披绿、产业多彩、农民增收,共奔小康指日可待。

  今年4月,宁夏清水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城乡供水工程在同心县开工,工程将有效解决中南部地区3市6县130多万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难题,对中南部地区补齐发展短板、促进民生改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打通脱贫“血脉”点亮致富梦想。水利发展从服务农业走向服务经济建设,到如今水生态文明建设,同心县水利工作者大力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谱写了山区水利建设壮美篇章。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0年9月22日

孟砚岷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安全饮水惠民生 涓涓清水入户来
宁夏中卫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宁夏水利行业泵站运行工技能竞赛开赛
宁夏水利厅与启迪控股共商数字治水产业发展
一渠扬黄水 一曲逐梦歌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