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杨成
“100多户人守着小小的一眼泉过日子,太苦了!”8月24日,喝着新沏的茶,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李俊乡上窑村杨文军回忆道,“过去村里人吃水只靠一眼小泉,早上天不亮就去排队,一直要排到中午才能打上水。水很小,一勺一勺往桶里舀,很费劲。泉眼在半山腰,路很窄,冬天结了冰经常有人摔倒,用斧头把泉上的冰砸个洞才能舀水。山路难走,常有乡亲们挑水中途休息时桶没放稳,桶倒了水就泼了。”
如今,水管子接到厨房里,用水很方便。“谁也想不到,那样的日子会一去不复返。”杨文军感叹道。
“如果要我说什么是幸福?那就是现在吃水不用跑几十公里去拉了。”曹洼乡硝沟村70多岁的村民杨生如说起年轻时的吃水经历直摇头:“那时候吃水太难了,牲口都养不了,要到30公里外的曹洼乡政府附近挑水吃,那水又苦又咸。”
“现在家里的水龙头一打开,白花花的甜水淌不完,再也不愁吃水难了,而且在家里还能洗澡。”杨生如高兴地说。
如今,远离黄河的海原县,80%以上居民饮用的是黄河水。海原当地的自产水每年只有2800万立方米,且量少质差,仅230万立方米可用于人饮。一代代海原人千方百计开发沟道水、山泉水、地下水,大规模建设井窖收集雨水,可谓掘地三尺、勘遍了全县,还是无法解决群众的吃水难题。
山里的问题,答案在山外。2015年,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在固海扬水灌溉工程的基础上,从南坪水库、海兴开发区水厂到海原县牌路山高位蓄水池,将黄河水引入海原的自来水管,覆盖城乡80%的人口,彻底解决了海原人饮工程没有稳定水源的问题。
多年来,海原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紧盯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个饮水安全指标,充分利用中南部连通、地下水和地表水3种水源,采取自来水入户、建集中供水点、分散式供水3种措施,对具备自来水安装条件的农户进行补入户,不具备入户条件的农户建集中供水点解决。居住分散且饮水工程无法覆盖到的群众,利用分散式供水解决,圆满完成各项攻坚目标任务。
目前,海原县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南部连通工程为骨架,南部、八斗、七营、李旺、后塘等23处工程为支撑的供水管网体系,实现了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全覆盖。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自来水入户77052户;建成集中供水点49个,解决503户和分散式供水337户。全县常住户自来水普及率达99%,供水保证率达90%以上,集中供水率达99.6%,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确保全县群众用上稳定、安全、方便的饮用水。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