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旱塬水沁 平地花开
 
分享到:
2020-08-04

  □本报记者 孟砚岷

  “水送到家门口,生活幸福得很!”

  近日,70岁的熊子武在敞亮的瓦房里拧开水龙头,看着干净的自来水流出,高兴得合不拢嘴。

  熊子武所在的小庄村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的大山深处。对住在窑洞的熊子武来说,他和乡亲们曾经最大的困难就是吃水:赶上牲口到山沟沟里驮水,遇到天旱的年份,冬天的积雪冰水存在窖里,对付一年半载。“过年的时候,也就用洗菜的水擦下脚,更不要说洗澡了!”说起水荒的日子,老汉笑容里有些腼腆。

  10年前,当地县城居民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拧开水龙头,看是否来水。听到滴答的水声,一天的生活才踏实。对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来说,想到县城购买楼房,第一个咨询的是县供水公司总站的工作人员。能通水,他们才有了“定心丸”。

  由于极度缺水,20世纪90年代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的水库日渐枯竭,5口深机井也抽不上水,西吉县城12万居民每天靠4000立方米的水生存。这4000立方米的水,实行分区分段供应。每天只有不到4小时的供水,家里不得不专门留一个人储水。因为一旦错过,就要雇辆三轮车到河道拉水,1立方米1桶水,拉回来要花120元。

  “宁舍一顿饭,不给一碗水。”这句宁夏西海固地区过去流传的俗语,道出了缺水日子的苦涩。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全自治区干旱半干旱面积占75%以上,水资源极其匮乏,严重制约着中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饮水安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任务之一,是水利扶贫的头号工程。宁夏连续多年将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作为10项民生计划的重要内容,克服资源型、水质型、工程型缺水和建设资金不足困难,建成了宁夏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境内覆盖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水利工程——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引水量达3980万立方米,从根本上解决了西海固地区原州、彭阳、西吉、海原4县(区)44个乡镇603个村113.53万城乡居民饮水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当地基本生存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吉县吉强镇团结村回族老汉马国武一天幸福的生活从一盆清水开始。住在县城最高处的他和邻居们再也不为缺水发愁了,喜欢干净的老汉随时可以洗上热水澡了。昔日中国西北最缺水的县城西吉县,成为宁夏百万人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以来最早,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截至2019年年底,西吉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历史性的饮水难题得以彻底解决。

  饮水安全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在标准化牛棚里,红耀乡驮昌村28岁的马小乾喂完饲料后,再往槽里添两桶清水。“买回来8000元,有人出1.3万元我都不卖,等年底就能卖上2万元,一头牛有1.2万元的收入。”回乡创业的马小乾颇为感慨:“自来水通了,国家养殖资金扶持力度大了,敢养牛了!”

  六盘山东麓的彭阳县因为坡大沟深,居民居住分散,经常需要步行十多里山路,赶着毛驴去取水。针对村民吃水难问题,当地政府积极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兴建引水工程,对当地的泵站、蓄水池、管网进行信息化改造,从水源到用水户进行智能化管理,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买水。“智慧水”成为脱贫攻坚“动力源”。目前,彭阳县全县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99.8%。

  自治区自来水入户率已达90%以上,其中贫困县(区)自来水入户率达95%以上。宁夏基本解决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如今,旱塬水沁,平地花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8月4日

孟砚岷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宁夏中卫市:节水为重 着力打造绿色循环经济
宁夏中卫市:实施系统治理 确保黄河安澜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青山不负护绿人
宁夏中宁县:水资源信息化实现“一张图”管理
宁夏中卫市:生态优先,筑牢水环境质量底线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