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杨成
一滴水的用法不同,产生的价值也大不同。
宁夏卫宁灌区同等最低水量下,每亩水稻、玉米、苹果、枸杞的产值差额最高可达数千元。黄河水浇灌出了全国最具影响力地理标志“中宁枸杞”区域品牌,2018年评估价值已飙升至170余亿元。在追求水资源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危机也往往相伴而生。
记者从宁夏中卫市水务局了解到,自治区下达中卫市黄河用水指标10亿立方米,在保障城市、农村生活用水前提下,约90%用于农业和生态,约7%用于工业。
“目前海原县因项目建设需要调配1000万立方米水指标。”中卫市水务局工程师王学贤告诉记者。
“中卫市工业园14家企业的用水缺口约550万立方米。”中卫市应理城乡市政产业(集团)子公司美利源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宏伟介绍。
这意味着,农、工、生态处于争水状态,“东挪”必须“西补”。记者从中卫市沙坡头区南山台电灌站了解到,黄河南岸20万亩经果林及其他农业、生态用水指标正在逐年压缩。2016年配水指标7264万立方米,2019年配水指标6393万立方米,短短4年压缩掉的水量相当于中卫市工业园35.5%的用水量。
在一争一挪间,如果没有节约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势必危及生态。
中卫市精打细算,在“压”和“节”上做文章。
沙坡头区连续多年对作物种植结构做加减法。2019年,水稻种植面积较上年减少0.42万亩、玉米减少0.44万亩、小麦增加0.74万亩。一增一减间,实现了2014年至2018年,较自治区水利厅下达的年度配水控制指标年均节水2482万立方米。
在南山台子扬黄灌区,沙坡头区引进京蓝科技有限公司,在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中见了效。京蓝科技运维部负责人马正东告诉记者,经测算,每亩经果林每年用水仅150立方米左右,较漫灌方式至少节水450立方米,效果十分显著。
“采用水肥一体化控制和精准计量施肥技术,还能实现增产增效、省工省肥节水。”马正东说。
这是农业在水资源利用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新作。中卫市立足水情、市情,将节约水资源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把高效节水农业作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截至2019年底,中卫市共建成高效节灌面积80.16万亩,今年年底将达到100万亩。“2017年、2018年农业取水量分别为11.581亿立方米、11.388亿立方米,农业取水量减少了1930万立方米。”中卫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下一步,中卫市将继续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做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这篇大文章。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