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3月18日讯(特约记者 杨成)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全面把脉会诊境内河流湖泊,高质量出台“一河(湖)一策”方案,落实296名河(湖)长,因河(湖)施策,推动了河(湖)长制工作顺利开展,力促中卫实现碧水长流。
打铁必须自身硬。河(湖)长制能不能见到实效,河(湖)长及河(湖)长制的工作体系能否到位是关键的一步。中卫市按照《中卫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既定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河(湖)长制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将两处湖泊列入市级湖长制,全市共落实河(湖)长296名(市级18名,县(区)级39名,乡(镇)级239名),形成了河(湖)长与各县(区)、河(湖)长制重点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2018年,市级河(湖)长开展巡河(湖)调研54次,县(区)级河(湖)长开展巡河(湖)调研302人次,进一步提升了环境监管能力和效果。
不少人认为“河(湖)长”是“虚职”,“河(湖)长制”能否收到实效?这恐怕是很多人心头的一个疑问。为此,中卫市高质量编制“一河(湖)一策”方案,把工作落实到点、把责任落实到人,化虚为实之间,把一个个问号变为了惊叹号。2018年3月,中卫市印发实施了市级12条河湖(沟道)的“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11条重点河湖(沟道)水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并建立河湖沟道水质逐月检测制度,由市环境监测站及委托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实行逐月检测,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寻根问源,查找水质变化原因,及时督促整改,全市河湖(沟道)沿线养殖污染、垃圾堆积、排污口封堵等影响水质的关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截至2018年底,全市26处监测点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及以上的占81.3%,水质达标率由2月份的42%提高到了12月份的91.3%,实现了水质达标率逐月提升的目标。特别是国家、自治区监控的黄河中卫段进出境,香山湖,清水河泉眼山,中卫一排、四排,中宁北河子沟、南河子沟、红柳沟9个断面,水质均达到了考核水质目标。
河(湖)长督战,破解了‘九龙治水’困局,一河(湖)一策,精准治水则把水资源管理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湖执法监管、水质监测等工作,层层密织成了一项治水系统工程,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重大转变。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