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幸福从秦汉来
 
分享到:
2018-09-25

灌区种植的蔬菜 秦素娟 摄

砌护后的汉渠 秦汉渠管理处提供

秦汉渠分水闸 秦汉渠管理处提供

秦渠城市段 吴兴加 摄

渠道施工 秦汉渠管理处提供

  □特约记者 秦素娟

  “闸分秦汉水,渠灌米粮川。今日迎远客,古迹增光辉。”

  抵达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余家桥村时,温度只有12摄氏度,还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让人颇感凉意。但秦汉渠管理处处长李小龙吟诵的这首诗,却瞬间点燃了记者的情绪。

  眼前的秦汉渠分水闸是一座以红色为主基调的仿唐建筑。李小龙告诉我们:“每年灌溉季节,由河东总干渠引入的黄河水通过该闸一分为三,经秦渠、汉渠、马莲渠送往灌区。马莲渠原是汉渠的支渠,改造后成了一条新干渠。”

  李小龙所说的灌区为青铜峡河东灌区,现有总干渠、干渠、支干渠7条,渠道总长223千米,渠道总引水能力160立方米每秒,主要担负着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灵武市和8个大型农场101万亩农田的灌溉供水任务。

  有关资料显示:河东灌区自秦汉开渠以来,引黄灌溉,年种年收,岁无旱涝之虞,素有“塞上江南”之称,是宁夏引黄古灌区开发最早的部分。

  讲起河东灌区的辉煌过往,李小龙自豪地说:“2017年10月10日,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平原2200余年的农业灌溉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渠、汉渠,这里就是一座渠道历史博物馆。”

  历史上,河东灌区因引黄灌溉之利,农业兴盛、粮草充足、兵强马壮,曾引发了唐代诗人韦蟾“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感叹,成就了唐太宗灵武会盟、唐肃宗灵武登基,诞生了古代军事重镇,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

  “1958年,黄河青铜峡大坝兴建后,秦汉渠结束了2000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灌溉保证率大幅提升。”李小龙说。

  蒙蒙细雨中,秦汉渠分水闸默然伫立,但它却一路见证了河东灌区近几十年来大步跨越的发展历程。1969年,河东总干渠建成后开始由此分水,之后又新建东干渠、第一农场渠,扩建河东总干渠,对秦渠、汉渠进行裁弯取直、除险加固、闸涵改造等,灌排体系不断完善,使灌区生产能力逐步提升。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还积极争取投资,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建设、渠道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信息化建设等项目。”李小龙说,如今的河东灌区,干渠砌护率高达85%,水工建筑物和滞洪水库加固改造率达100%,干渠林网实现全覆盖,秦渠、汉渠上还安装了70余座斗口测控一体化闸门,完成了3座节制闸自动化改造,使灌区进一步向现代化、信息化迈进。

  在汉渠第三管理所新十六取水口,技术人员为我们演示了斗口启闭操作,调节高度竟以毫米控制,让宝贵的黄河水得到了更加精细的呵护。

  记者从秦汉渠管理处了解到,目前,河东灌区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5.5万亩发展到10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61亿公斤,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1倍多;种植结构由传统的水稻、小麦,逐步扩展到玉米、枸杞、经果林、供港蔬菜等多元化种植模式;引水量由高峰时期的17亿立方米下降至年均11亿立方米;供水范围也由灌区单一农业供水,向盐环定革命老区、工业园区和城市水系供水等方面拓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水资源支撑。

  在吴忠市秦渠岸边,只见树木繁茂、绿草茵茵,白色的河道护栏整齐划一,以“秦文化”为主题的景观随处可见。

  秦渠第一管理所所长吴兴加介绍:“这是依托秦渠,融合休闲、文化、景观、生态等多种功能,打造的‘林荫秦渠、多彩秦渠、生态秦渠、文化秦渠’亲水带状综合公园。”

  在开展生态灌区建设的同时,秦汉渠管理处与地方联手,将秦渠穿越吴忠市城区段建成休闲公园,目前园内树种近60种、树木125万余棵,期间还点缀有亭、廊、花架等建筑,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园林景观。

  “你们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因河而美’,河东灌区就是很好的例子。正是有了黄河水,有了供水渠道和农业灌溉,河东灌区和灌区里的城市才实现了‘因河而兴、因河而美’。”李小龙说。

  黄河东流去,福从秦汉来。河东大地人民的幸福生活,源头是黄河水,途径是秦汉渠,它们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携手而来,一直绵延润泽至今,并还将生生不息、泽被后世。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9月25日

秦素娟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宁夏中卫市“铁腕治水”催化生态蝶变
宁夏召开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视频会
礼荣勋、曹君获得感动宁夏人物及提名候选人
宁夏中卫市积极应对黄河洪水防御
宁夏:黄河两岸稻花香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