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改造后的泵站机房

换装一新的输水管道

黄河水润泽千年旱塬
□记者 孟砚岷
9:09,位于中宁县新堡镇南湾村的一泵站控制室里,副站长李科建接到管理处调度中心的命令,点击鼠标开启3号机组。伴随着新水泵低沉稳健的运转声,更新改造后的红寺堡扬水工程全面开机春灌,汩汩黄河水流向宁夏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的75万亩农田。
4月1日,历经水利建设者200多个昼夜的奋战,“脱胎换骨”后的中部干旱带“命脉工程”,昂首挺起宁夏扶贫攻坚的坚强“脊梁”。
负重前行的“命脉工程”
“这下不用再为灌溉发愁了”,看着喝足了黄河水后的田野明亮如镜,红寺堡镇梨花村马建军脸上堆满喜悦。短短10年时间,从过去“光能吃饱饭”到如今开上小汽车种田,扬水上山,让马建军和他的乡亲过上了“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历史永将铭记:1998年3月扶贫扬黄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当年9月16日主线一、二、三泵站及一、二干渠和三干渠前段22公里建成并试水冬灌1.13万亩。2005年11月主线四、五泵站和干渠建成,送水到同心县韦州镇,2009年送水到下马关镇。扬黄水又一次改写了宁夏扶贫的历史。
历史不会忘记:扶贫扬黄、再造绿洲、生态移民、建设小康,红寺堡扬水工程在宁夏扶贫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23.64万山区群众别离贫瘠的故土,奔着黄河水迁移到红寺堡扬黄新灌区,沿着“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道路阔步前行。
截至去年年底,灌溉面积发展到76.35万亩(含节灌19.52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550元增加到2017年的7896元,单方水效益增加到6.75元。扬水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被当地群众赞为“生命工程”。
然而,由于受经济技术条件限制,设计建设标准偏低,配套不完善。经过近20年运行,设施设备老化严重,能耗升高,运行效率和安全保障率大大降低,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水需求。在国家的关心和水利部的支持下,在数十万回汉群众热切期盼中,工程更新改造提上日程,并于去年9月正式开始启动。
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作为自治区60大庆重点工程,要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互联网+、水利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实施泵站及供水设施自动化控制,推动水利创新发展”,自治区水利厅白耀华厅长对更新改造提出明确要求,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以工业供水保障的标准建好保障农业供水的红寺堡扬水工程,为服务宁夏中部干旱带脱贫富民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生态立区战略提供更加可靠的水保障。
泵站更新改造突出安全、高效、节水、节能、经济、绿色理念,首级泵站设计流量28立方米每秒,改造后由工程现状的14座泵站合并为11座。2017年主要建设任务是对一泵站引渠,一、二、三、四、五泵站进出水建筑物、压力管道、主副厂房、机电和电气设备及供电工程进行改造。工程估算投资5.4亿元。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本次泵站更新改造水泵、电机、阀门选用高效节能、抗磨材质、国际先进国内一流产品。这将及大地提高运行效率、供水保证率和供水能力。水泵叶轮改造采用优质双相不锈钢材料,有优异的抗腐蚀、耐磨蚀能力,同时在叶轮进出口处堆焊了硬质合金材料,预计比普通叶轮的寿命延长1.5倍。水泵轴封装置由填料密封转变为机械密封,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
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在更新改造后“开花结果”。泵站站级自动化系统设置了水泵机组、辅机、阀门、变配电自动化,实时显示各蝶阀-水泵-电动机-断路器组的运行情况及水位、流量、负荷、机组定子温度、轴承温度、环境温度,各项运行参数由人工现场记录变为电脑自动生成,人工现场巡查变为视频远方监控……泵站自动化建设,运行维护管理方式的创新,助推宁夏扬水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随着信息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逐步实现遥控、遥测、遥调功能,实现测控一体化,最终达到“少人值守、无人值班”的运行管理目标,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发展进程。
披星戴月书写“民生答卷”
4个变电站重建和设备安装、11公里供电线路敷设、1980吨钢管和1391节PCP管道置换、4个泵站共37台套老旧机组等设备拆除、43台套新机组安装等等在2017年11月底冬灌结束才能进行,2018年3月底必须投入运行……工期紧、任务重、冬季施工难度大,但水利建设者没有退缩,迎难而上。
自治区水利厅领导多次深入泵站更新改造现场检查指导工程建设、安全施工、工程质量、设备安装调试和自动化信息化操作培训等工作,为工程建设掌舵定向。水资源局和管理处全体建设者吃住在施工一线,督促检查工程建设,优化建设方案,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夙兴夜寐,忘我付出。
自治区水利厅科学编制更新改造工程冬季施工方案、安全预案、冬季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各施工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各参建单位多上设备设施和工人,分组轮班交叉作业,昼夜奋战,抢工期、赶进度、保质量、保安全。各施工现场搭设保温棚,采取暖气、暖风和碳炉结合方式保暖,尽力满足冬季施工温度要求,确保了工程建设有力有序推进。
除夕,施工、监理、现场办各方人员坚守工地,争取了变电所按时供电,为空载试验赢得了主动。现场办24小时值守,保障设备、工程、资产、人员等安全。
大年初三,施工人员到施工现场继续开展建设工作。坚持边建设、边培训,红寺堡扬水管理处组织泵站技术人员对新设备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分阶段共培训280人次,并分多个实训教学点组织9个生产厂家开展了现场实操培训。
开机试水当天,管理处、施工、监理、泵站运行人员全部到岗,提前执行灌溉期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现场指挥部和3个工作组落实责任,强化督查,压茬推进。
7个月的极限挑战,7个月的自我加压,7个月的披星戴月,7个月的忘我奋战,水利建设者顶风雪、冒严寒,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战斗,终于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