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大会战,沟渠大变样

热饭送到田间地头

人工湿地施工现场
□记者 孟砚岷
天蓝、水清、岸绿、路畅……住在城里的胜利村农民马荣惊喜地发现,曾经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的中干沟变了样。今年,宁夏永宁县投资1800万元的人工湿地工程建设包括沟道治理和两岸风光带的营造,打造出当地又一道美丽风景。
让农民富起来,乡村绿起来,农民生活更美起来。一年一度的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让“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农田园田化的美景在宁夏永宁县初步呈现。
节水浇灌大产业
在望远镇板桥村永久性蔬菜基地的温室里, 一根根滴灌水管悄然滋润着西红柿、黄瓜等蔬菜。 基地的滴灌设施运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控制滴灌流量和速度,不仅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更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
10年来,板桥村设施农业由200亩增加到2000亩,人均收入由不足5000元增长到2万元,80多户农民土地流转后,成了种植园区务工人员,每年领到2万元的工资。“节水改造项目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合作社负责人提起节水灌溉的好处赞不绝口。
县水务局整合支农资金,集中投入,着力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差,滴灌、保温设施配套不完善等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打造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区。
在水利部门的支持下,板桥村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个主题,流转了1000亩土地建设新型大跨度拱棚380亩,露地蔬菜350亩,主要种植番茄、芹菜等蔬菜,提高了全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包装、运输、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农户300户、人均增收2000元。
在李俊镇魏团村高效节水灌溉基地,1830亩露地蔬菜绿色盎然,生机勃勃,正在迎来最后收获期。而在过去,由于处于高口高地,灌溉周期长,灌水量大,灌溉不及时,庄稼收成不稳定,因淌水引发的矛盾经常发生。
高效节水灌溉实施仅仅半年,基地就见到了效益,亩均节水1000方,亩均产值4000元,是过去水稻、玉米产值的3倍多。镇上负责人介绍,光节约水费一项,就达到8万元.
全县规划复垦土地2.37万亩,目前已完成2.01万亩,流转土地17万亩,推动了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定,认证面积达41.4亩,初步形成了粮食、园艺、特色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兴水惠民迎丰年
农闲季节,来到永宁县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片区,人头攒动,机声隆隆,一派热战正酣的火热场面。
10月20日,在李俊镇西邵村农建片区,上百个农民拉线、除草、清沟、挖渠,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中午,村上做好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了田间地头,大家吃完午饭后稍作休息立即投入到劳动中。
永宁县动手早,从年初便开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筹划和组织,各乡镇在8月下旬就吹响了大会战的号角。“今年永宁县农田水利大会战提前20天启动,‘十一’期间,镇村干部和群众没休息,加班加点赶进度。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冲刺‘黄河杯 ’五连冠”县水务局局长王兴宁告诉记者。
经过50多天大干苦干,1884公里干支斗农沟,2109公里支斗农渠得到彻底治理。砌护支斗渠9公里,砌护农渠18.6公里,平田整地2560亩。秋翻地19万亩,秸秆还田13万亩,秋施肥11万亩。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1万亩,投入劳动力131万工日,已完成目标任务82%。
今年,宁夏永宁县整合水利、农发、国土等方面的项目资金计3.2亿元,以惠农渠、汉延渠、唐徕渠、西干渠、滨河大道、109国道(永宁东线)、京藏高速为主线,规划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2个片区 24.8万亩,计划修整沟道2037公里,修整渠道3260公里,修整生产路2783公里,建设高效节水喷滴灌2.75万亩。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实现粮食增产810万斤以上,农民增收1215万元以上。
各乡镇在开展农建工作中也各具特色,胜利乡以“五城同创”创建工作为抓手,集中力量,清理沟、渠、路等边缘死角,建成“沟、渠、路、田、林”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美景;望远镇通过发放“标兵”荣誉,鼓励各村、各社区发扬“赶、学、比、超”的劲头,力促农水建设“一村更比一村好”;杨和镇“六个结合”确保“小农水”惠及“大民生”;李俊镇“日分工日评比日表彰”掀起农水建设新高潮;望洪镇“一口热饭暖人心”赢民心惠民意;闽宁镇“党员志愿服务农水建设”,全县统筹规划,加强组织领导,上下齐心协力,强力推进农水建设迈上新台阶。
农田水利建设是富民强县的民心工程,必须做到高标准、高质量。永宁县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倾尽全力把好“六道关口”,做到质量、安全、进度、效益相统一,全力打造民心工程、精品工程。
起早贪黑、挥镐奋战,汗流浃背的劳动场面,让沉浸在瓜果鱼粮大丰收喜悦中的村民激动不已,村民们深信一个理儿:来年还是个丰收年。
塑造田园新美景
生态是永宁的本色,绿色是永宁的底色。该县提升农建工作内涵,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全面推行河长制、解决群众最需解决的生产困难、打造塞上江南田园风貌、创建生态示范县、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六个相结合,以“四大干渠”为框架植树造林3560.9亩36.9万株。全县22个片区24.8万亩农建任务一次规划同时建设,完成秋翻地24.5万亩,秸秆还田10万亩,秋施肥10万亩。一步到位,集中投入,实现“水清澈、田成档、林成网、沟渠畅、小畦灌、路平坦、村容靓”。
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管理体系,共确定了总河长1人、副总河长3人,县级河长32人、乡镇级河长68人、村级河长79人。明确各级河长工作职责和管理范围,确保“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了县域内河湖水系的“无缝覆盖”。全面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区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严格执行入河湖排污管控和考核,推动末端治理走向全过程防控。实施人工湿地建设,投放生物试剂改善入黄沟道水质,推进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第二污水处理厂进入调试运行,年内城镇污水处理率将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以上,永宁县在“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
花木掩映的街道,树木成行的沟道,碧波荡漾的鹤泉湖……如今,在永宁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区,处处生机盎然,呈现出一幅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和谐画卷。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