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0月20日讯(记者 孟砚岷)入秋以来,宁夏加快实施重点项目,围绕高效节水灌溉、盐碱地改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灌排设施维修养护、秋季农业生产和植树造林等,在全区掀起了新一轮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
今年全区农建投入38亿元,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完成投资26.7亿元,投入劳力752万工日,投入机械84.5万台班,完成秋冬季农建任务的70%,加上上半年已完成的任务,共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80%。。完成清挖沟道2.0万条1.11万公里,清挖渠道3.6万条1.98万公里,整修农田道路2.68万条1.5万公里。累计新增防渗渠道4152条1878公里,新增灌溉面积4.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7万亩,改造低产田25.7万亩,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36.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7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3万亩。新增旱作基本农田14.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8平方公里。
9月9日,自治区政府专门召开视频会议,对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9月中旬以来,各市县(区)陆续召开动员会,抢抓灌溉停水期间和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群众加快秋收,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引黄灌区大部分县区放弃节假日,将“十一”黄金周变为农建黄金周。
各市、县(区)把组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两学一做”的具体行动,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干部作风建设和民风建设的重要抓手。银川、永宁、灵武、沙坡头等市县区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农建工作,亲临一线指挥,深入现场督导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各部门协同作战,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各地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义务劳动,带领群众干,干给群众看,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引黄灌区各市县财政普遍设立“以奖代补”资金,用于骨干排水沟道的清淤治理和对各乡镇的补助。石嘴山市财政安排500万元用于盐碱地治理;平罗县、永宁县、灵武市、利通区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均在1000万元以上。
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秋收农业生产劳动力紧张的实际,坚持把组织群众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相结合,投工与筹资相结合,人力与机械施工相结合,村队组织形式与协会参与组织形式相结合,加大机械投入力度,对沟道清淤、农田道路整修、平田整地等土方量较大的工程,普遍采用机械作业,动员群众进行修整完善。
永宁、青铜峡、沙坡头、平罗等地对于工程量大的治理区域,采取跨村调集劳动力集中整治的办法;中宁县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近3亿元高标准治理9万亩盐碱地,目前已完成2.13万亩。平罗县投入挖掘机、推土机、自动铺管机等大型机械200余台,集中开展沟道清挖、平田整地和暗管排水工程建设,加快了工程进度。
各市、县(区)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特色产业、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将沟渠整治、道路整修、村庄环境美化、生态绿化等各项惠及民生的工作统一打捆,沟渠田林路庄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群众的灌排难题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因地施策,保证了建设实效。
银川和银北地区坚持“战边缘,灭死角”,对荒地和盐碱地打破田块地界高标准治理。银南和卫宁灌区注重面上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与复整,巩固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沙坡头和中宁县实行全覆盖治理;中南部地区进一步加大高效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和水土保持治理力度,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和调蓄水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平罗县打破地界实施综合治理的片区达8片6.2万亩。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10月20日